北京長和各循臺階 不違一國兩制

香港長和集團出售碼頭一事,北京與長和集團有些許共識,把最後決定權留到中美領導人談判定奪。圖爲巴拿馬運河。(新華社)

香港長和集團出售碼頭一事,在港媒稱將暫緩簽約、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審查後,很明顯,北京與長和集團有些許共識,把最後決定權留到中美領導人談判定奪,各方都有臺階下,大陸也找到不違反一國兩制,可以干預跨國交易的方式,值得其他跨國企業留意。

與此同時,長和集團創辦人李嘉誠次子李澤楷赴北京出席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並與總理李強等大合照,也可一窺長和集團必已作出讓步。

先前許多外媒討論,認爲北京當局應該無法直接介入長和集團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在內的43個港口經營業務,否則恐違反一國兩制,因爲港企的商業活動不是專屬中央事務。但這類觀點忽略一點,即《中國反壟斷法》授權政府有權管制會影響境內市場的境外行爲,這次長和集團出售港口業務的對象,是由美國貝萊德集團、以及瑞士航運巨頭地中海航運(MSC)旗下碼頭投資公司(TiL)組成的財團。一旦收購完成,地中海航運勢必成全球最大港口運營商,已涉及《中國反壟斷法》提到的行業壟斷,並對中國航運業務有巨大影響,大陸中央政府當然有權介入。

北京當然不能直接干涉長和集團的營運,但能以作爲諸如巴拿馬運河主要使用國等,會影響到中國的國家利益而審查交易案。這並非沒有先例,2016年10月,高通對荷蘭恩智浦(NXP)半導體公司提出收購邀約,當時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予批准,最後高通只能放棄。

港口是否壟斷事小,最重要的是,長和集團這次未事先取得北京同意,讓大陸被動,並喪失與美國總統川普的談判籌碼,是大陸中央決定介入的主因。大陸也利用此事,正告所有的跨國企業,與大陸作生意,所謂「在商言商」的前提,是必須遵守大陸法規,不可傷害大陸的國家利益,否則美國能長臂管轄,大陸也能長臂管轄,沒有所謂鞭長莫及,大陸的利益在哪裡,就會守護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