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5歲男子突感腹痛,一天跑十幾趟廁所!近期這類患者明顯增多,這件事得聽勸!
來源:北京發佈
夏季是胃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近期,北京積水潭醫院接診胃腸疾病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其中患“冰箱性胃腸炎”的不在少數。該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賈純增提醒:冰箱冷藏溫度需低於4攝氏度,食物要密封儲存。涼菜不論冷藏與否,都不要隔夜吃。
65歲的蔡先生日前腹瀉腹痛,一天內跑了十幾趟廁所。“您這兩天吃什麼不乾淨或過期的食物了嗎?”經詢問,蔡先生回想起,有一天晚餐沒吃完的涼菜,他放進了冰箱,第二天一早又拿出來當早餐。接診醫生懷疑,就是這盤隔夜剩涼菜引起了細菌感染。經血檢、便檢,蔡先生的情況果然屬於感染性腹瀉。
夏季高溫高溼,類似蔡先生這種因冷藏儲存不當而導致的“冰箱性胃腸炎”患者屢見不鮮。“夏季,食物置於室溫環境下4小時左右就可能變質、致病。”賈純增提醒,飯菜最好一次吃完,剩菜要及時放入冰箱儲存。
另外,刀具、砧板生熟混用,冰箱“串味”同樣存在健康隱患。賈純增提醒,食材處理的時候要生熟分開,“‘生’指的是需要熱處理的原材料,包括生肉、海鮮、蔥薑蒜等。‘熟’指的是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包括西瓜等水果。”同時,食物在放入冰箱時,也要密封好、單獨儲存。大部分致病菌在低於4攝氏度或高於70攝氏度的環境下就被“滅活”、不再繁殖了,因此冰箱溫度需保持在4攝氏度以下,剩菜在食用前需要充分加溫、煮熟熱透。
“涼菜不論冷藏與否,都不建議隔夜吃。”賈純增解釋,涼菜在製作過程中不經加熱,少了一道“保障工序”,因此更容易出現細菌超標、致病的風險。
賈純增提醒:如果飲食過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或過敏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向醫生描述可疑就餐史。尤其是老年人、兒童等脆弱人羣,出現症狀不建議居家觀察,應立即就醫,以防病情加重或引發併發症。
生活中
有的人喜歡買很多食物
吃不完就放進冰箱裡貯存
然而冰箱並非保險箱
使用冰箱貯存食物有講究
高頻出現!
這些“冰箱細菌”很危險
1.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耐低溫能力很強,在-20℃的冷凍室裡也能存活約一年。它們通常潛藏在海鮮和牛奶中,人感染後會出現腹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腦膜炎等後果。
2.痢疾桿菌
痢疾桿菌又稱志賀桿菌,這種細菌通常出現在蔬菜和水果上,人感染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發熱等症狀。
3.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通常在雞蛋、肉類中生長繁殖,人感染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發熱、腹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傷寒、敗血症等後果。
4.耶爾森菌
耶爾森菌一般隱藏在生豬肉中,人被感染以後,可能會出現腸胃炎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等,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闌尾炎、敗血症等。
教你幾招
正確使用冰箱的方法
1.生食和熟食分開放
將熟食放在冷藏區頂層、半成品放在中間、生食放在底層。使用獨立保鮮包裝,分別封裝好生、熟食材,避免串味和交叉污染。
2.食物間留出空間
避免堆放過滿,阻礙冷空氣循環。食物間留出一定的空間,既能防止食物過快腐壞,又能節省電能。
3.部分食材封裝後再放入冰箱
雞蛋應先放入密封容器中,再放入冰箱。生肉、水產品等,必須封裝嚴密後再放入冷凍區。
4.定時清洗不能忘
建議每月對冰箱進行清理,操作時可先斷電讓冰霜自然融化,同時在冰箱底部放置毛巾吸水以防泡壞地板,最後再用軟布擦拭乾淨。
掌握正確的
冰箱食物貯存方法
能更好地保持食物的
新鮮度與品質
保障飲食健康
來源:北京發佈 綜合自北京晚報微信公衆號、廣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