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閃電CPR挑戰」等車時刻學急救 6小時7236人響應破紀錄
▲「安妮怎麼了?」團隊攜手臺北捷運舉辦「閃電CPR挑戰」。(圖/厚生基金會提供,下同)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上週六(13日)不少人在臺北捷運遇到CPR活動,其實那是第3屆「閃電CPR挑戰」,在臺北捷運7大車站設置9個站點,包含CPR按壓挑戰與AED體驗操作,短短6小時吸引高達7236名旅客參與,創下臺灣急救推廣新紀錄;且因爲面對捷運站的多元旅客,成功觸及許多過去在教育系統中被忽略的長者與身障朋友,也盼打造更全面公民急救網。
▲捷運站利用等車空檔挑戰30秒心肺復甦術(CPR)按壓。
臺灣每年約有兩萬名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患者,存活率僅約6%。若能在救護車抵達前立即施行CPR與AED,將大幅提高存活機率。響應9月13日世界急救日,由「安妮怎麼了?」團隊與臺北捷運主辦,並由承接衛生福利部「全民急救訓練推廣計劃」的厚生基金會協辦的第三屆「閃電CPR挑戰」活動。
捷運系統近3年,約有72起旅客身體不適心臟驟停事件,由站務人員或熱心民衆,即時實施CPR並結合AED急救,在黃金時間內搶救了許多寶貴的生命,可見急救教育需要普及至各族羣。然而根據統計,旅客中有40%從未練習過CPR,60%從未操作過AED模擬機,顯示急救教育仍屬不足。
▲閃電CPR挑戰獲得許多民衆響應。
厚生基金會表示,本次活動在臺北捷運7大車站同步展開,包括臺北101/世貿站、市政府站、板橋站、西門站、中山站、忠孝新生站及圓山站,讓旅客能利用等車空檔挑戰30秒心肺復甦術(CPR)按壓,並由AI安妮即時評分,成功吸引大量民衆並提升對急救教育的認知。
同時,2大站點也設置AED體驗攤位,讓民衆親手操作模擬機。現場有專業救護人員全程指導,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學到正確的技能。
此次活動觸及平時不易接觸的族羣,包括年長者與身障人士,彌補公共教育的盲點。參與工作人員多達130人,來自警消、護理師、健康教育教師、民間救護員及照顧服務員等多元背景,展現全民投入的力量,其中更有青年曾赴越南進行急救教育交流。
▲「全民急救訓練推廣計劃」主持人、臺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
身兼「全民急救訓練推廣計劃」主持人、同時也是臺灣到院前緊急醫療重要推手的臺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表示,捷運閃電CPR活動連續三年舉辦,意義在於讓更多民衆親手體驗急救。
馬惠明致詞表示,20多年前公共場合願意出手CPR的民衆僅約1成,如今大臺北地區已提升至3至4成,加上消防隊電話指引的施救,整體執行率可達5至6成,進步明顯。不過,相較世界一流城市7至7.5成的執行率,臺灣還可以朝此方向繼續努力。
馬惠明說,捷運每天服務大臺北近三分之一人口,是最佳的教育場域。急重症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不能僅依賴消防或醫療單位,而是全民都應具備基本急救能力。將推動更完整的公民急救教育,在CPR與AED基礎上加入外傷處置,並呼籲產官學研共同合作,讓急救教育在社會持續深耕開花。
▲身障人士也踊躍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