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公廁坐蹲比 遭質疑不利長者

北捷2011年起既有車站廁所擴充及改建,坐式馬桶數均已高於蹲式馬桶,但保留蹲式不少於1座的原則。記者邱書昱/攝影

聯合報日前專題報導,公廁蹲式馬桶對高齡不友善,引發中央、地方關注。北市議員發現公廁主力的捷運站「一市兩制」,新建坐、蹲式廁間比2:1,但既有車站未導入,市府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缺乏遠見。北捷說,改建儘可能增坐式馬桶。

議員侯漢廷說,北市府訂定新車站坐、蹲式廁間比應爲2:1的友善規範,但佔路網多數的既有車站未導入,連自1999年推動迄今的「初期路網廁所更新工程」,文湖線24站僅忠孝復興站符合新標準。接獲民衆陳情,雙連、圓山等人潮密集站點,女廁竟只設1間坐式馬桶。

侯漢廷說,市場處管轄的臺北地下街6處男廁,坐式馬桶也掛零,公園處所轄的部分公園公廁也普遍存在設施老舊、坐式馬桶數量不足的問題,要求優先將比率提升至60%以上。

臺北捷運公司迴應,內政部最新頒訂2010年版公共建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建議坐蹲式廁間比2:3;捷運局規畫手冊是提供各設計顧問公司興建新路線捷運車站依據,2006年至2018年版本建議1:1,2019年後是2:1。

北捷說,考量使用衛生習慣,捷運早期通車啓用車站的廁所原始設計以蹲式馬桶爲主,包含文湖線木柵段的廁所2006年改造,當時意見及需求仍傾向蹲式馬桶;2011年起既有車站廁所擴充及改建,坐式馬桶數均已高於蹲式馬桶,但保留蹲式不少於1座的原則。

市場處說,已請臺北地下街維管單位增設坐式馬桶,將持續追蹤。公園處指出,年底前會改建完成7座固定廁所及1座特色廁所改建,並逐年編列預算改建。

新北捷運自建兩條輕軌坐蹲比例爲3.85:1,新北捷運局表示,新設的捷運站都是坐式馬桶爲主,以2018年最早通車的淡海輕軌爲例,設備使用不久,由於折舊年限沒到,暫時不會換,除非因意外或嚴重損毀纔會更換。

新北市5963座列管公廁中,坐式廁間比例約56%。環保局表示,未來會兼顧性別友善、無障礙、年長者等各種不同需求滾動式檢討,作爲公廁新建、改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