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263家,近九成爲民營企業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2月26日,記者從北京“兩區”建設金融領域推進制度型開放情況新聞發佈會獲悉,截至今年1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263家,超過八成爲中小企業,近九成爲民營企業。
北京證監局二級巡視員劉薇介紹,北京轄區北交所上市公司23家,佔全國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8.75%,相關企業均來自先進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北京轄區還有北交所擬上市公司38家。此外,自2023年9月北交所“深改19條”發佈以來,共計43家企業登陸北交所,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近八成。
目前,北京已取消外商投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對外商投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實施國民待遇,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證券基金期貨行業機構開放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4月,證監會批覆同意北京市開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5月31日,試點正式啓動,公示審覈機制在京落地,進一步實現了北京四板與新三板的貫通對接,爲北京市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加速掛牌新三板、進入資本市場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路徑。作爲北交所上市“後備軍”,新三板持續爲北交所輸送更多優質上市資源,爲北交所推進高質量擴容、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提供基礎保障。2024年1-11月,全國已有30家新三板公司登陸A股(其中北交所20家),佔新上市公司數量比例約34%,合計募資近94億元。
2023年6月,北交所深化對外開放,與港交所聯手推出“北+H”機制。據介紹,根據備忘錄安排,北交所和香港交易所將支持雙方市場符合條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對方市場申請上市。北交所上市公司符合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條件的,可按規定向港交所提交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後報中國證監會備案;在港上市公司,符合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和北交所發行上市條件的,可按現行制度規則申請在北交所公開發行並上市。目前,轄區北交所上市公司康樂衛士已遞交H股上市申請材料,並於2024年7月4日獲證監會備案,待港交所過會後有望成爲全國首家“北+H”上市公司。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