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橫新旅線! 桃園舊百吉隧道結合生態保育即起開放

▲桃園舊百吉隧道結合生態保育,即起開放。(圖/風管處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市風景區管理處2日表示,大溪區「舊百吉隧道」歷經半年優化工程,已於10月如期完工,並正式開放參觀。隧道以全新風貌結合歷史記憶與生態保育,是全臺第一個保有生態池的隧道,成爲北橫旅遊廊帶的重要節點,開啓桃園生態觀光的新篇章。

舊百吉隧道全長約343公尺,早期爲大溪通往角板山的重要車行要道,民國96年轉型爲觀光步道,串聯總督府步道、百吉林蔭步道等古道。此次由風景區管理處爭取交通部觀光署「113-114年度景點優化體驗加值計劃」補助,總經費達2,000萬元,全面升級隧道展示內容與周邊生態環境。

▲桃園舊百吉隧道結合生態保育,即起開放。(圖/風管處提供)

隧道照明採低色溫或琥珀色燈具,夜間適度關燈,維持自然晝夜節律與生態平衡。工程亦擴大周邊棲地面積,維護水域潔淨與流動性,提供多樣化的生物棲息環境。完工後已觀察到斯文豪氏赤蛙、拉氏明溪蟹、臺灣米蝦等臺灣特有種數量穩定成長,顯示棲地覆育成效良好,成爲觀察自然的絕佳生態教室。

風管處處長廖育儀呼籲,遊客參觀時應避免驚擾野生動物,不捕捉、不放生,並於隧道內減光、降噪,共同守護珍貴的生態資源。未來將結合「探索北橫」系列活動,推出導覽與體驗行程,串聯慈湖、角板山等周邊景點,深化生態教育與文化導覽,持續打造北橫地區永續旅遊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