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自動化飛彈工廠落地 產能品質再躍進 臺灣爲關鍵要角

2025年9月1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一家地點未公開的軍事企業中檢查了一條新的飛彈生產線。(路透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8月底視察一座自動化飛彈工廠,宣稱已建立自動化生產線大幅提升產能與品質。《朝中社》報導中也秀出整齊排列的彈道飛彈,這也是北韓近十年大力推動製造自動化的成果,已使其飛彈與核武能力快速躍進,美軍聞媒體報導強調,臺灣曾是關鍵角色。

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專家稱北韓過去武器製造多仰賴廉價勞工與蘇聯援助,品質受限。但自金正日時期開始推動電腦數值控制(CNC)機具,引進高精度加工技術,爲後續飛彈計劃奠定基礎,雖然初期以出口爲主,金正恩2012年上臺後,將重點轉爲內部軍工自用,並結合新國防戰略,把重心放在飛彈與尖端技術。

手工製造難以保證精度,稍有誤差就可能導致飛彈爆炸。CNC機具則能確保零件一致性。過去北韓必須非法輸入外國機具,外媒曾公開一張北韓飛彈工廠(Chamjin Missile Factory)內部照片,顯示出一部德國制五軸加工機,可能用來製造液體燃料火箭的渦輪幫關鍵零件,專家研判,該設備可能經由臺灣轉運進入北韓,明顯違反聯合國制裁。

到了2010年代中期,北韓已逐步建立國產機具供應鏈,並在 2015 年於金策工業綜合大學設立「自動化研究所」新大樓,派出顧問協助工廠從傳統車牀升級爲CNC機具。隨着自動化推進,北韓飛彈試射成功率明顯提高,2023 年更完成可搭載核彈頭的「火星-18」洲際飛彈試射。

目前北韓除擴張飛彈庫存,還積極量產。專家認爲,金正恩視察工廠時強調「序列化生產」,不僅是內部宣示,也針對對外市場釋出訊號。近來,俄羅斯已成爲北韓武器的主要買家,北韓飛彈亦投入烏克蘭戰場,造成重大破壞的紀錄。

南韓國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分析,北韓不只強化核武與飛彈,還逐步導入無人系統、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並配合俄羅斯的技術轉移,加速常規武器現代化。這代表平壤的軍事力量不僅止於核威懾,還可能在區域常規衝突中展現更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