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女勞工詭異「大批撤離中國」! 超反常原因曝
▲近期有大量在遼寧省工作的北韓女勞工被安排返國。(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王佩翊/編譯
北韓自從遭到國際制裁後,海外派遣勞工所賺取的外匯逐漸成爲當局主要收入來源,儘管實際被派往國外的北韓勞工人數難以掌握,但根據聯合國北韓製裁專家小組2024年的報告,北韓外派勞工預估高達10萬人,而這些人則分別被派遣至中國或俄羅斯等40個國家工作。不過近日卻傳出,有大批在中國的女性勞工陸續被安排返國。
根據《每日北韓》報導,近日有消息指出,原本被外派遼寧省工作的北韓女性勞工陸續被安排返國,而這波動向也連帶牽動到當地相關工廠的營運情況。據消息來源指出,從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4月底,遼寧省的北韓女勞工已經分批返回北韓,導致部分聘用她們的中國工廠被迫停工或遷移。
其中受影響的多爲僱用人數不到百人的小型工廠,而100人以上的大型工廠目前雖仍然繼續營運,但消息指出,年底前這些剩餘的勞工也可能全數被安排返國,也讓外界開始關注北韓是否開始調整海外派遣策略。
事實上,北韓長期依靠外派勞工賺取外匯收入,自從遭到國際制裁與疫情後,北韓當局更加依賴這項收入來源。
據瞭解,其他還未被安排回國的女勞工也已經陸續開始爲返國做準備,包括添購送給親友的禮物等。
有消息就指出,這波撤離與工廠位置過於接近住宅區有關,由於太過靠近中國住宅區,導致北韓勞工的日常生活容易被一般民衆觀察,這對一向強調封閉與隱密的北韓政權來說是種壓力,且增加控管的難度,因此才決定召回人員。
北韓堅持保持「秘密主義」的代價,就是失去這些外匯收入。據瞭解,這些勞工多在製衣、水產加工與電子零件工廠工作,每月收入約2000至23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約9400至1萬1000元),其中一半以上必須上繳給政府作爲所謂的「忠誠資金」,而這也是北韓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
如今這批外派勞工返國,代表北韓可能喪失一大筆穩定的外匯收益,且目前並未發現有新勞工進駐遼寧省的跡象。
與此同時,北韓仍在持續向中國吉林省輸出勞工,但數量遠不如遼寧,僅爲原人數的5分之1。不過因爲吉林的工廠多位於人煙稀少地區,外人難以接近,相對來說更容易控管,因此對北韓政府而言,是更加安全的派遣地點。
此外,平壤當局也開始考慮擴大對俄羅斯的勞工輸出,並試圖以輸出IT技術人才替代傳統勞工模式,尋找新的外匯管道。內部人士也坦言,在中國的女性勞工所帶來的外匯收入明顯較派往俄羅斯建築工地的男性勞工低,北韓政府可能是在考量經濟利益與對中關係下,決定重新佈局對外勞動力輸出的方向,調整賺取外匯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