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敵對兩國論」納入憲法?最高人民會議登場 金正恩發言受矚
▲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2024年1月15日在最高人民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編譯
北韓(朝鮮)今(20)日召開第14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3次會議,外界關注其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是否將在會上發表施政演說,以及北韓是否會將其先前稱南北關係爲「最敵對的兩國關係」的立場納入憲法,重新定義南北韓關係。此次會議亦將審議多項法律,包括糧食管理法、智慧財產權法,以及討論城市經營法的執行進度。
根據南韓媒體《News1》引述北韓官方消息,北韓最高人民會議第14屆第13次會議預計20日召開。這一安排早在8月29日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崔龍海主持的第14屆27次全體會議上確定。會議除了法律審議外,也可能針對北韓憲法進行修訂,尤其是將南北韓關係界定爲「敵對的國與國」內容是否納入憲法,成爲外界關注焦點。
事實上,金正恩早在2023年12月的勞動黨全體會議上,首次將南北韓關係定義爲「交戰中的兩個敵對國關係」,並於2024年1月15日的最高人民會議施政演說中指示修憲,要求在憲法中新增領土、領海、領空條款,明確主權範圍,刪除所有與統一相關的論述。
然而,至今已過1年9個月,北韓仍未正式對外公佈憲法是否完成修訂,外界推測可能尚未修憲,或修憲後未對外公開。
支持憲法尚未修訂的觀點,也可從北韓朝鮮勞動黨副部長、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8月14日公開談話中獲得印證。她表示,「我們對作爲美國忠實走狗與同盟國的韓國,完全沒有改善關係的意願。這一最終立場和觀點,將會固定在我們的憲法中。」由此可見,北韓仍尚未完成修憲。
此外,金正恩是否在此次會議發表施政演說,也是觀察重點。回顧過往,金正恩在2023年10月及2024年1月舉行的兩次會議(第14屆11、12次會議)均未發表演說,而在此之前的會議中,他曾針對南北韓關係與核武政策發表過大規模演說,具有高度政治象徵意義,因此外界將特別關注他是否針對南韓或美國表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9月9日北韓建政77週年時,金正恩的演說仍僅停留在「效忠祖國」的宣示層面,缺乏政策性訊息。因此,如果他在今天的最高人民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無論是闡明針對南韓的立場,或是針對美國的外交訊息,都將成爲外界解讀北韓未來政策方向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