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文壓垮 年輕警拔牌調製服
全國基層偵查佐缺額約14%,刑警荒持續惡化。圖爲刑警在辦公室網路巡邏。(本報資料照片)
「我還是很喜歡辦案,但處理公文真的消磨熱情。」年輕警察道出近年「刑警荒」縮影。這名年輕警察曾在偵查隊協助破獲多起槍砲、毒品與詐欺等重大刑案,但因延宕太多公文被地檢署盯上,今年被「拔牌」處分,改調行政警察,穿制服巡邏。
以治安複雜程度號稱「天下第一分局」的臺北市警局中山分局爲例,刑警被公文壓迫,已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曾有刑警累積公文破300件、近200件逾期,驚動警局高層。後來他被處分、調往輕鬆的分局,辦不完的公文,只能分給原單位同事,如此惡性循環,讓更多人有不如歸去之感,憤慨:「爲何是留下來的人受苦?」
另名因公文延宕被拔刑警牌的刑警,有科技偵查專業,跟着學長辦過不少大案,也被警察局長頒獎表揚過,但每次蒐證、請票、搜索、拘提、移送完人犯,還來不及回想辦案過程的點滴,點開電腦,爆量的公文件數,瞬間澆熄辦案的熱情。他運氣比較差,被地檢署盯上,連刑警都沒得幹。
2018年,全臺刑警荒,警政署連續將警專35、36期的畢業生,以刑事、科偵專業分發偵查隊,等年資夠了再考偵查佐。7年過去,陸續有人不適任改調製服,有偵查隊曾一口氣來了10名35期菜鳥,7年後只剩4人。警政署後來不敢再大規模專業分發,主要還是從派出所找人補缺額。
一名六都以外的刑警大隊長說,靠近六都的縣市警局,缺額更嚴重,找派出所員警支援偵查隊,也是挖東牆補西牆。主管只能盡力營造合理良好的工作環境,並用功獎、警友會破案獎金等,提振士氣。一名六都刑警大隊長感慨,刑警荒10多年未解,輿論應給仍願意在刑警崗位奮鬥的人更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