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糖廠24間倉庫再利用 帶動北港、水林發展

雲林縣政府去年接管北港糖廠倉庫羣,29日縣文化觀光處表示將先進行其中4間倉庫及五分車環狀景觀規畫設計,成爲與地方互動的銜接節點,進一步帶動北港鎮西側與水林鄉發展。(張朝欣攝)

雲林縣北港糖廠倉庫羣共有24間倉庫,縣政府文化觀光處29日表示目前已完成4間倉庫及五分車環狀景觀規畫設計,預計2026年底前完成12間倉庫修復工程。(張朝欣攝)

雲林縣政府去年接管北港糖廠倉庫羣,分階段辦理修復及再利用計劃,29日縣文化觀光處表示將先進行其中4間倉庫及五分車環狀景觀規畫設計,完工後倉庫規畫作爲工藝傳習空間、多功能展演場域、青創基地與遊客服務據點,成爲與地方互動的銜接節點,進一步帶動北港鎮西側與水林鄉發展。

「北港製糖株式會社」於1909年成立,1911年工廠興建完成開始運作,其工業建築式樣爲臺灣建築史寫下重要篇章,同時也乘載臺灣糖業發展的興衰,以及北港居民共同的生活記憶。70年代後,臺灣糖業逐漸受到國際糖價及經濟轉型等影響,2000北港糖廠停止煉糖,2005年停產關閉。

縣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表示,北港糖廠倉庫羣共有24間倉庫,2023年6月縣府與臺糖公司完成建物所有權贈與移轉作業,24間倉庫分階段辦理修復及再利用,目前已完成全區24間倉庫修復再利用計劃、4間倉庫及五分車環狀景觀規畫設計,預計2026年底前完成12間倉庫修復工程。

陳璧君說,首批4間倉庫與五分車環狀景觀修復工程已於今年5月底開工,工期550日曆天,預計明年底完工。其中2間倉庫打造爲多功能展演空間,可提供在地藝文展演及各類活動使用,另2間倉庫透過改善內部陰暗、通風不良的限制,轉型爲具備傳藝、青創功能的多元服務場域。

陳璧君指出,北港糖廠將逐步轉型爲「北港1911好庫文化園區」,大門至文仁路的「光復五路」目前施工中,完工後貫穿廠區,讓遊客進出更便捷。預計明年初的北港燈會將在北港糖廠規畫一處燈區,將人潮延續至文仁路、媽祖大橋周邊,配合未來的北港轉運站,帶動北港鎮西側與水林鄉發展。

陳璧君提到,縣府去年底在北港糖廠舉辦「雲林厚工學」,展期16天吸引百萬人次遊客造訪,有效帶動大北港地區商機,未來「北港1911好庫文化園區」啓用後,將持續借由各種大型活動,讓北港朝天宮香客變遊客、遊客變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