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動「蜂虎菜鳥」新生報到! 首度自然繁殖成功正努力學飛打獵
▲今年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慄喉蜂虎首次成功自然繁殖。(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動物園)
記者賈沐蓉/綜合報導
今年6月下旬,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慄喉蜂虎首次成功自然繁殖與育幼。其中一對蜂虎夫妻的3顆蛋於7月中陸續孵化,經過近4周的哺育後,全員於8月中順利離巢,開始在穿山甲館內與親鳥學習飛行及覓食,讓園方的保育行動寫下新篇章。
▲由於經常停在步道扶手上,變成了遊客心目中的人氣動物明星(圖/網友簡宜婷提供)
慄喉蜂虎爲金門常見夏候鳥,每年4至9月會在當地的沙質土坡上挖洞築巢、繁衍後代。保育員爲推動園內蜂虎自然繁殖,在館內設計仿野外的人工仿巖巢區,並利用管道調配巢土,營造適合牠們的築巢環境,剛完成就開始看見有蜂虎迫不及待開始挖巢,去年更首次見到配對產蛋,儘管幼鳥未成功存活,卻已是重大突破。
▲以前園內的蜂虎們都是由在金門發現的棄蛋孵化。(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動物園)
今年5月繁殖季,慄喉蜂虎們再次築巢配對,並順利產下3顆蛋並孵化。這對新手爸媽努力在館內捕獵昆蟲餵食,但因爲老大最積極乞食,弟妹反而搶不到足量的食物,體重遠遠落後哥哥,只好由保育員出馬一天補喂4餐,終於順利讓三隻幼鳥都頭好壯壯。小菜鳥們也於4周大時首次離巢飛翔,在館內跟爸媽學習飛行與捕獵的技巧。
▲老大因爲太會搶食,導致需要保育員需要每天補喂弟妹。(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動物園)
過去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慄喉蜂虎,都是由野外撿拾的「棄蛋」孵化而成,工作人員必須扮演代理爸媽,細心餵養及訓練捕食能力。現今首度實現自然繁殖併成功育幼,是保育工作的一大里程碑,目前這批蜂虎幼鳥已與成鳥外觀無異,但偶爾仍可見親鳥餵食的溫馨畫面,有機會造訪時不妨觀察這羣「菜鳥新生」在哪裡呢?
▲雖然已經在學飛,但爸媽偶爾還是會來餵食小孩。(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