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茶飲做局了!“瘦瘦瓶”“纖體瓶”瘦的是瓶身,不是我

“瘦瘦小綠瓶”“纖體瓶”“輕體瓶”“纖暢小蠻腰”……近期,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發現,多家茶飲連鎖品牌均推出以羽衣甘藍爲主打的果蔬飲品,並使用“纖體”“輕盈”等字眼,讓人直接聯想到飲品有減脂瘦身效果。

然而,在產品詳情頁下方,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卻寫着“瘦瘦、輕盈指新方形瓶型更瘦更輕便、不指代功能性”。一杯“不另外加糖”的羽衣甘藍飲品,熱量標註爲183大卡,相當於一碗米飯。專家指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此類飲品具有直接減肥效果。

“瘦瘦瓶”的文字遊戲

這個夏天,氣溫一到30℃,郭曉敏(化名)的下午茶準會變成一杯喜茶“去火*纖體瓶”——“加了苦瓜,店員說可以清熱去火。”辦公室的同事緊隨其後,花19元點一杯“奈雪瘦瘦小綠瓶”,“身邊減脂的朋友都在喝,我也跟着下單。”

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注意到,以“羽衣甘藍”爲主打的“輕體”“瘦身”概念飲品,正成爲喜茶、奈雪的茶、滬上阿姨、古茗等頭部品牌的夏季主推。外賣平臺搜索“羽衣甘藍”,首頁幾乎被“瘦瘦瓶”“纖體瓶”“輕體瓶”等包裝刷屏,清一色鮮綠色配圖。

大字海報之外,各家都在詳情頁悄悄埋下“免責聲明”。在奈雪的茶點單頁面,“奈雪瘦瘦小綠瓶”的海報大字寫“膳食纖維”“超級食物羽衣&橙”“零添加糖,100%甜味來自水果”等介紹,而在其詳情介紹中卻寫道:“瘦瘦、輕盈指新方形瓶型更瘦更輕便、不指代功能性。”

“奈雪的茶”小程序截圖

文字遊戲不止存在於瘦身方向。奈雪的茶“雙抗小紅瓶”中“雙抗”指鼓勵對抗負面情緒與壓力,“巴西莓美顏杯”中“美顏”指自然美麗色彩繽紛的生活狀態,這些表述指向了生活態度而非產品功效,不過這兩款飲品目前已經下架。實際上,“雙抗”通常用在護膚領域,指抗氧化和抗糖化。

“喜茶”小程序截圖

喜茶推出的爆款產品“纖體瓶”系列中,均在詳情頁用小號字體備註:*去火指飲品清爽的口感,可去除生活的燥熱感;*去油指清爽解膩的口感,可去除生活的油膩感;*美顏指給生活提供更豐富的色彩。

“瘦瘦瓶”的熱量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主打“健康”“輕盈”概念的飲品,實際熱量並不低。

中新網記者實測發現,以奈雪的“瘦瘦小綠瓶”爲例,即使選擇“不另外加糖”選項,一杯500ml的飲品熱量也達到183大卡。

記者在走訪門店時發現,店員普遍推薦七分糖以獲得更佳口感。“羽衣甘藍口味比較澀,按‘不另外加糖’製作口感可能會打折扣。”一位店員解釋道。

此外,記者在多家現製茶飲門店見到,羽衣甘藍飲品並非僅由該蔬菜榨汁,爲調和其苦澀口感,產品往往會搭配橙子、草莓、牛油果等多款水果,更有部分門店加入椰子乳與蔗糖以調和口味。

一喜茶門店的玻璃櫃臺內擺放着羽衣甘藍等食材。 趙方園 攝

“羽衣甘藍作爲普通蔬菜,並無直接減肥效果。”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陸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羽衣甘藍本身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K、維生素C、鈣等多種營養素,其中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加飽腹感,促進腸道蠕動,對改善消化功能有一定幫助。“但僅僅依靠喝羽衣甘藍飲品來減肥是不現實的。”

食品工程專家雲無心告訴中新網記者,現制飲品需將羽衣甘藍切碎榨汁,導致膳食纖維和礦物質隨纖維渣流失,“像維生素、很多抗氧化成分確實會榨到汁裡,但是榨完汁以後,纖維很多就沒有了,很多礦物質也跟着在纖維渣裡沒有了,它更多還是一種市場宣傳的需求。其實很多蔬菜榨汁以後都不好喝,都需要調味,不管是加奶、加糖還是加點果丁,都是爲了讓它好喝。你拿到的一杯飲料,決定它健不健康的並不是那一點蔬菜汁,而是加了多少其他的成分。”

律師:“纖體瓶”等或涉虛假宣傳

針對茶飲品牌在文案中頻繁使用“瘦瘦”“纖體”等暗示性用語,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林斐然指出,“瘦瘦”“纖體”等字眼易讓消費者誤以爲飲品具有減脂瘦身功效,而實際上僅靠飲用此類產品難以達到所謂“纖體”效果,商家此舉可能誤導購買決策。

“根據廣告法,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食品安全法也規定,食品廣告的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林斐然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要求商家如實標註成分、熱量和添加劑,若用模糊話術掩蓋高糖、高熱量事實,則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此類文字“擦邊”宣傳已有處罰先例。

2022年,奈雪的茶就曾被罰款。原因是在其“霸氣黑桑葚”飲品廣告中使用“野生甜心”字樣,經調查,該飲品原料實際爲農戶養殖和採摘,並非野生產品。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判定其爲虛假廣告,對奈雪的茶處以罰款1.58萬元,並責令停止發佈相關廣告。

文字遊戲的背後:

同質化中的健康概念內卷

“賣一百杯,有八十杯都是羽衣甘藍。”在社交媒體上,遍佈着“奶茶店後廚秒變菜市場”“洗羽衣甘藍洗到靈魂出竅”的店員吐槽。

羽衣甘藍的爆火源於2024年7月。當時,喜茶與安踏冠軍聯名,推出“羽衣纖體瓶”,隨後又推出“去火纖體瓶”等產品。根據喜茶發佈的2024年報告,羽衣纖體瓶上線首月便售出超350萬杯,截至12月底,以“羽衣纖體瓶”“去火纖體瓶”“紅菜頭美顏瓶”等爲代表的超級植物茶系列累計售出3700萬杯。

巨大的市場吸引全行業複製。奈雪的茶、滬上阿姨等頭部品牌迅速跟進,記者對比多家品牌產品時發現,其以“羽衣甘藍”爲基底的配方高度雷同。

“茶飲行業門檻低、研發成本不高,一家推出新品後,其餘品牌會迅速跟風模仿,形成疊加式同質化競爭。”某茶飲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羽衣甘藍等“超級食物”概念的爆發,本質是同質化困局中的生存策略。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茶飲行業技術門檻較低,供應鏈高度成熟,產品口味日趨同質化,當前,品牌只能把“健康標籤”和“情緒文案”當成最便捷的差異化槓桿。“短期內,企業藉助消費者‘健康焦慮’進行營銷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從長遠發展看,必須謹慎把握文字營銷邊界,避免透支消費者信任。”

消費者原本想擁抱健康生活,不應在“0糖”“0香精”“輕盈纖體”的套路里,成爲文字遊戲的買單人。

來源:中新網、民生調查局

責編:高萬鵬

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