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1949年來 從毛到習天安門17次閱兵 陣容日愈龐大
習近平上臺後打破慣例,在2015年以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名義舉行閱兵。(中新社資料照片)
相隔十年,中國再舉辦九三大閱兵。BBC統計,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共舉辦過17次天安門閱兵,閱兵陣容愈來愈龐大,從展示的武器裝備中也可看出中國軍事實力不斷達到威懾新高度,更擺脫對外依賴,達到全國產的實力。除此之外,中國閱兵的政治意涵也逐漸改變,專家分析,如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花在軍隊上的時間較歷任領導人都多,「他知道如果想繼續掌權,最終必須確保軍隊支持他」。
BBC報導,按時間線來看,中國閱兵可以分爲四個階段:從1949年到1959年間的「十年閱兵」、1984年「鄧小平閱兵」、1999和2009年的「江胡時期」,最後是「習近平時代」的三次(含本次閱兵)。
在第一次的檢閱式上,共有1.6萬軍人受檢閱,但100多種武器都是從國民黨軍隊中繳獲,原產國多達24個。當中飛機只有17架,爲營造效果還需要「飛兩次」。首任檢閱人是時任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喊着「祝同志們健康」。1950年,閱兵的應答口號變成政治口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
報導指出,從1949年到1959年間,中國閱兵的儀式和環節慢慢定形,武器也逐漸從「萬國造」變爲「蘇聯造」。但到1960年,中國步入三年大饑荒,後因文化大革命爆發,往後的24年間都沒有舉行閱兵。
一直到1984年,在領導人鄧小平建議下才恢復閱兵。相隔24年,軍容變得更強大,展示的28種武器裝備中有19種爲新裝備,更首次出現戰略核武器、大型導彈。檢閱的口號改爲「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受閱部隊則迴應:「首長好,爲人民服務」。
1999年,江澤民同時擔任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紐約時報形容,當年的閱兵是「江的表演」。閱兵重點在於展示中國現代化、自主研製的武器裝備,象徵慢慢擺脫對外依賴。再到10年後的2009年,在胡錦濤主持的十一60週年閱兵中,52種受閱武器已經全是國產,還首次出現軍用無人機。
2012年習近平上臺後,閱兵的政治功能性變得更爲強烈。他打破十一閱兵慣例,在2015年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名義舉行他上臺後的首次閱兵,更成爲改革開放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中國領導人,在中共歷史上僅次於毛。
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曾指出,「習近平花在軍隊上的時間比其他任何領導人花的時間都多。」他分析,雖然軍隊在政治上沒太多直接發言權,但習近平知道如果想繼續掌權,「他最終必須確保軍隊是支持他。」
習近平上臺後打破慣例,在2015年以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名義舉行閱兵。(中新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