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忠花鼓節新元素 盼青年傳承

雲林縣褒忠鄉公所21日舉辦「褒忠花鼓節」記者會,宣佈花鼓IP角色「鼓鼓家族」,並首次推出花鼓競賽注入新元素。(張朝欣攝)

雲林縣褒忠鄉公所爲傳承花鼓文化舉辦的「褒忠花鼓文化節」,將於本月24至31日登場。公所21日除公佈花鼓IP角色「鼓鼓家族」,還宣佈首次舉辦花鼓競賽。近年來褒忠鄉因人口外流,花鼓參與人員有減少、老化情況,希望藉由花鼓競賽結合傳統與創新,紮根校園與社區。

褒忠鄉是「花鼓」大本營,早年全鄉9村都有花鼓隊,各有特色代代相傳;各國中小與社區也成立花鼓隊,其中龍巖國小花鼓隊還曾獲總統府邀請表演。公所今年以「傳統新生.花鼓再現」爲主題規畫花鼓文化節,希望透過競賽激盪出新思維,爲傳統花鼓注入新元素,期盼吸引年輕人投入。

褒忠鄉長陳建名錶示,褒忠花鼓享譽全臺,公所每年辦理花鼓文化節,期待將褒忠藝陣文化永續傳承,在展演之餘也可讓花鼓文化走入民衆日常生活,因此今年特別推出文創IP「鼓鼓家族」作爲創新花鼓文化的象徵,其造型討喜可愛,並衍生出抱枕、積木人偶等各種文創商品,極具收藏價值。

褒忠鄉代會主席陳良俊也提到,鄉內國小都有花鼓隊,藉此從小紮根。至於各村與社區的成年人花鼓隊主要負責傳承,但隨着人口老化、外流,花鼓隊成員年齡偏大,且面臨人力不足問題,如何創新傳承是未來推廣花鼓文化的重要課題。

文史工作者廖炫欽指出,褒忠花鼓文化與馬鳴山五年千歲慶典息息相關;其中,五年千歲大科已列爲國家重要民俗,吃飯擔則是無形文化資產,各村「輸人不輸陣」都會組花鼓隊拚場,建議地方可結合五年千歲慶典,並爭取教育部體育署、9月即將成立的運動部協助,系統性傳承這項珍貴民俗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