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讓羣衆喝上“放心水”

家用水從哪來?對於這個問題,儋州市木棠鎮樑宅村村民樑永安的答案有好幾個:“一開始是地下水井,後來村裡建了水塔,現在是自來水管道,村裡每家每戶都用上了自來水。”

樑永安的用水答案,是我省部分羣衆告別“用水難”、喝上“放心水”後的變化寫照。

長期以來,受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影響,我省部分地區季節性缺水問題時有發生,一些依賴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保障生活用水的羣衆,在旱季易受到水量不足、水質不佳問題的困擾。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與品質,成爲羣衆心頭急難愁盼、基層亟待破解的難題。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水務廳將解決這一問題作爲踐行惠民初心的關鍵抓手,指導市縣優選水量穩定、水質優良的大水源,大力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逐步構建起“大水源供給、大水廠帶動、大管網覆蓋”的一體化供水網絡,逐步淘汰存在供水安全風險的小型、分散水源地,有效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我們已新增規模化供水覆蓋約1.335萬人口,完成目標任務的66.7%。”省水務廳農村水利水電處處長敖林水介紹。

“現在我們不用再去挑水、打水,擰開水龍頭,水就來了。”儋州市蘭洋鎮藍洋農場居民卓大姐說,前不久,他們家剛通上乾淨、安全的自來水。

藍洋農場原有供水方式爲單村單井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水量小水質差且未經處理,旱季缺水現象時有發生,1200戶6000人的正常用水問題難以保證。近幾年,儋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提出“讓全市人民喝上松濤水”爲目標,以松濤水庫爲主水源,構建城鄉供水一體化網絡,整合取消小、散水源地,確保供水安全和供水質量,釋放區域發展空間,爲儋州洋浦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去年1月開工的儋州市那大片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管網部分)藍洋農場段,已於今年6月順利完工通水,清澈穩定的自來水直接入戶,解決了困擾藍洋農場約1200戶居民多年的供水問題。”儋州市水務局副局長卞曉燕介紹。

不只是藍洋農場。今年3月,作爲省級重點民生工程的儋州市光村、木棠、峨蔓一體化供水工程實現分階段通水,木棠、峨蔓兩鎮57個村莊的5078戶村民告別了用水難題。

支撐這一改變的木棠中心水廠,目前已實現部分片區通水,日供水量約爲700噸。該水廠近期設計供水規模爲3萬立方米/天,遠期可達6萬立方米/天,將爲更多村民提供穩定、充足的自來水供應。

“在項目通水前,工作人員走村入戶,幫助村民安裝水錶,確保每家每戶都能用上自來水。”洋浦自來水有限公司互聯網運維員符聖東說,後續公司將提供優質的用水服務。

這些實實在在變化的背後,是我省各級水務部門緊密聯繫基層羣衆、着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取得成效的縮影。

“隨着儋州市那大片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等更多項目將在近期建成投產,預計還將新增規模化供水人口2萬人以上。屆時,全省規模化供水工程服務農村人口的比例將由64.56%提升到64.89%,提高0.33個百分點。”敖林水錶示,將着力推動規模化供水舉措落實,讓更多的羣衆喝上“放心水”,享受到更加便捷、安全、舒適的用水體驗。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曉夢 通訊員 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