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100%,天府文旅,改名字真有用?
改個名字,股價就能漲?
這聽起來就很玄乎的事情,真的在A股發生了。
2025年2月,萊茵體育改名天府文旅(000558.SZ),此後股價一路震盪上行,7月25日到8月1日,更是5天錄得3個漲停板,截至8月1日收盤,天府文旅股價報收7.37元/股,相較2月14日更名當日收盤價,順利翻倍。
當然,股價上漲的邏輯並不是因爲改名字。
天府文旅前身爲萊茵體育,主營房地產銷售與租賃、體育業務。
2019年,成都體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受讓股份的方式成爲新控股股東,成都體投集團母公司爲成都文旅集團,萊茵體育實控人由此變更爲成都國資委。
2023年,萊茵體育通過與控股股東母公司成都文旅集團完成資產置換,將原有部分房地產銷售與租賃業務資產置出,同時置入旅遊業務資產,推動“泛文旅體”發展戰略,並於今年2月正式更名爲“天府文旅”。
天府文旅的主營業務也就此擴展爲文旅業務、影旅融合業務、會展業務、體育業務等。
其文旅業務依託國家4A級景區西嶺雪山,開展索道運營、滑雪(滑草)、酒店住宿、娛樂項目等,景區同時擁有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和旅遊度假區雙資質,是南方冰雪旅遊標杆。
影旅融合業務由子公司天府寬窄文化主導,以笑聲經濟爲核心,開發綜藝節目、影視劇製作及線下表演。
此外,公司通過控股沐山時代新增會務會展服務,佈局“會展+旅遊”等新經濟形態。
公司的體育業務則包括綜合場館運營和賽事策劃等。
2月以來的上漲,其實是多重因素影響帶來的結果。
第一,戰略轉型後,影視文旅融合成效初顯。
2023年,公司剝離虧損房地產業務後,確立“泛文旅體”戰略,重點佈局“影視+旅遊”模式。
公司控股子公司文旅股份公司依託西嶺雪山景區,從事景區的運營管理,開展索道、滑雪(滑草)、酒店經營、娛樂等文旅相關業務,爲景區遊客提供交通觀景索道客運、滑雪(滑草)及娛樂等運動遊樂項目、酒店住宿與餐飲等配套服務。
2024年,公司文旅業務收入約1.36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爲32.82%。
此外,公司依託下屬全資子公司天府寬窄文化開展影旅融合業務,整合四川全域300餘個取景地資源,構建西部最大影視資源庫,同時,開發沉浸式劇本殺、數字藏品等衍生業態。
2024年,公司影視業務收入達2.17億元,佔總營收52.5%,帶動全年營收同比大增61.82%至4.13億元。
第二,成都世運會催化市場預期。
2025年8月成都世界運動會進入倒計時,作爲成都國資委控股企業,公司被市場視爲“區域文旅龍頭”,預期將承接賽事場館運營、特許商品銷售、交通服務等,直接受益於世運會舉辦。
具體世運會帶來的影響會有多大?有一個案例可以參考。
2021年6月份,杭州亞運會前夕,上市公司“多喜愛”更名爲浙江建投,爲浙江國資控股,公司承建杭州亞運會關鍵場館,包括黃龍體育中心、蕭山亞運手球館等,並在互動平臺明確強調自身爲“亞運核心建設方”,市場將浙江建投視爲“亞運概念龍頭”,股價在亞運會前大漲超3倍。
第三,資產注入與業績增長預期。
隨着戰略重構,市場預期成都文旅集團將爲公司注入寬窄巷子、熊貓基地、都江堰景區等優質資產,西嶺雪山剩餘股權整合亦在推進中。
第四,遊資抱團與概念炒作。
起漲前,天府文旅流通市值僅50億左右,便於遊資控盤。
從龍虎榜數據看,7月28日買入前4席位均爲機構資金,合計淨買入2105萬元;7月30日,機構資金出現分歧,買入金額最大前5名席位中,機構專用席位佔了2家,合計買入金額約8289.48萬元,賣出金額最大的前5席位中,機構專用席位佔了3家,合計賣出金額約7608萬元,顯示機構資金出現分歧,部分機構資金獲利了結。
與此同時,遊資資金開始下場,中泰證券湖北分公司、“天童南路”等遊資席位現身買二、買四,7月30日分別淨買入3580萬元、2487萬元。
第五,文旅行業復甦預期。
文旅消費需求多元化,公司“影視+旅遊”模式被認可爲潛力賽道,契合“冰雪經濟”“銀髮經濟”等國家政策方向。
四川省將文旅列爲“萬億級支柱產業”,配套144億元專項債,推動資源整合。公司作爲成都文旅上市平臺,或將受益於國企改革背景下的資源傾斜。
那麼,翻倍之後,天府文旅,現在貴嗎?
天府文旅當前動態PE爲86倍,顯著高於旅遊酒店行業均值57.8倍,若世運會客流、收入效應不及預期,或資產注入不及預期,估值恐快速回落。
短線資金利用“政策+事件”窗口期快速套利,但普通投資者易成接盤方。
從業績層面來看,公司前期連續數年面臨盈利困境,在成都國資入主後主營業務已連續5年虧損,2020年至2024年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6401萬元、9853萬元、4728萬元、4454萬元、2534萬元。
2025年一季度,天府文旅實現營收1.79億元,同比大增90.5%,主要系新增影視業務的放量。但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天府文旅實現歸母淨利潤2779萬元,同比僅增長5%,扣非歸母淨利潤2784萬元,同比增長27.57%。
顯然,“增收不增利”。
這主要是因爲,影視業務毛利率偏低,僅8.61%,低於傳統文旅業務34.24%的毛利率。
而一季度的業績升勢,二季度是否持續,也有待半年報發佈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