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創作漂亮地景 元智大學藝術共創點亮新北溼地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秉持環境永續的核心理念,創作《種籽的幾何學:對立的共生》精彩亮相。(元智大學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秉持環境永續的核心理念,創作《種籽的幾何學:對立的共生》精彩亮相。(元智大學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秉持環境永續的核心理念,創作《種籽的幾何學:對立的共生》精彩亮相。(元智大學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秉持環境永續的核心理念,受邀參加由新北市政府主辦的「2025新北溼地藝術季-種籽之旅」,並以作品《種籽的幾何學:對立的共生》精彩亮相。展期至11月4日,於板橋新月橋下的新海二期人工溼地展出。作品爲溼地空間注入跨域創新的藝術能量,展現元智師生結合藝術創作與環境意識的深厚實踐力,體現以行動推動環境教育與永續設計的成果。

新北溼地藝術季自2017年舉辦以來,至今邁入第六屆,今年以「種籽的旅程」爲主題,象徵藝術在生態中孕育、傳播與共生。共展出14件作品,其中元智大學由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黃琬雯帶領學生團隊創作的《種籽的幾何學:對立的共生》,以「種籽」爲象徵,探索自然秩序、生命循環與人類活動之間的平衡。

黃琬雯表示,作品靈感來自溼地常見的被子植物五瓣花與水生植物維管束切面,呈現自然中的幾何秩序之美。團隊以回收寶特瓶構築漂浮結構,並以螢光骨架連結出五邊形與十邊形的分形形式。白天,作品化爲漂浮於水面的寶特瓶地景;夜晚,僅見閃爍微光的幾何花瓣在水面上綻放,象徵人工與自然的交融與共生。她指出,寶特瓶象徵城市消費循環,植物幾何代表自然生態的循環,兩者對立卻相互映照。這正是人與自然共存的縮影。

此次作品自構思到成形歷時數月,元智學生從暑假開始透過校內清潔人員協助蒐集逾600個寶特瓶,經過清洗、穿洞、密封、連結與現地安裝等繁複步驟完成。團隊並與溼地誌工協力合作,透過勞動與實作,體驗環境藝術的挑戰與意義,將藝術行動轉化爲理解自然的方式。

參與學生簡捷融表示,家住在大溪,位於大漢溪上游,印象中的溪水清澈乾淨,但當穿着青蛙裝踏入新海溼地時,溼黏的觸感令我驚訝。這次創作體會到自然在污染下的脆弱與堅韌,自然的力量雖能自我淨化修復,但也提醒人類的破壞無處不在。而藝術的存在,更讓我體會到在人與環境之間,唯有不斷嘗試與調整,才能找到共存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