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變花轎、芒草造猴羣 桃園藝閣踩街展現新創意
2025桃園閩南文化節舉辦「藝閣踩街」活動,今年共有40組來自各社區、學校、宮廟等在地社羣參賽。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2025桃園閩南文化節昨晚在陽光劇場舉辦「藝閣踩街」頒獎典禮,今年活動共有40組來自各社區、學校、宮廟等在地社羣參賽,展現桃園深厚的多元文化底蘊。張善政致詞表示,桃園市是全臺唯一長年舉辦閩南文化節的城市,歡迎民衆以行動支持在地文化發展,讓閩南文化在桃園深耕茁壯。
文化局表示,本屆藝閣踩街競賽總獎金高達58萬元,分爲「藝閣製作傳統組」、「藝閣製作創意組」及「踩街表演組」三大類別,設有金、銀、銅獎及佳作獎項,並特別擴增佳作名額至每組6組,鼓勵更多團隊共襄盛舉。其中,藝閣製作金獎獎金達10萬元,表演組金獎亦可獲得8萬元。
「藝閣製作傳統組」金獎由新屋區蚵間社區發展協會蟬聯三連霸,藝閣車以海洋意象生動呈現臨海閩南村落媽祖信仰與生活樣貌。銀獎由桃園市瑞龍傳藝文化推廣協會獲得,該協會每年參與,展現團隊默契與執行力。銅獎則由快樂志工舞團奪得,他們利用紙板與寶特瓶打造喜氣洋洋的花轎,搭配機械裝置搖擺,創意十足。
「藝閣製作創意組」金獎由首次參賽的桃園市美術協會脫穎而出,其作品「桃美一號」結合旱船、娘傘、拉拉山水蜜桃、魚羣等意象,展現現代美學與文化創新。銀獎由大檜溪社區發展協會獲得,關懷據點的長者與志工攜手,以芒草、棕櫚須、寶特瓶等天然與回收素材,打造大聖爺與猴羣生態世界。
銅獎得主伯公岡客家文化協會,以土地公與蛇的民間傳說爲題,融入埤塘景觀與客家開墾精神,由社區共同編織打造。
「踩街表演」金獎由觀音區「與神同行」隊伍獲得,他們首次參賽即以青春活力及與藝閣車主題巧妙呼應的整體演出征服全場。銀獎由桃園市美術協會獲得,演出曲目精選並結合視覺設計,提升觀演感受。楊梅區運動舞蹈協會與瑞龍傳藝文化推廣協會獲銅獎,展現傳統文化與現代表演舞蹈的融合表現。
文化局表示,本屆活動吸引5組新住民團體參賽,其中3組獲佳作殊榮,包括桃園市印尼文化交流協會、桃園市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及桃園市牽手泰泰國文化協會,融合母國傳統節慶特色與臺灣藝閣文化,展現豐沛的跨文化創造力,體現桃園作爲多元移民城市的文化融合能量。
評審委員指出,今年的藝閣踩街驚喜連連,作品質感全面升級,長者、孩童、素人或職人各展所長,不只展現社區世代共創的實力,多組隊伍突破傳統形式,融入現代美感與巧思,結合在地文化,讓傳統藝閣展現出結合文化底蘊與創意美學的嶄新樣貌,令人耳目一新。頒獎典禮後,40臺精心打造的藝閣車於八塊厝民俗藝術村持續展出至6月22日,歡迎民衆近距離觀賞。
2025桃園閩南文化節舉辦「藝閣踩街」活動,今年共有40組來自各社區、學校、宮廟等在地社羣參賽。圖/桃園市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