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時光經典照片】沈常福馬戲團人獸技藝非凡 50年代風靡東南亞

沈常福馬戲團十一日舉行公演,圖爲團員們精湛的特技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8/06/11 陳明輝攝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動物表演與驚險特技爲賣點的馬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娛樂形式。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沈常福馬戲團」自1950年代到1970年代,活躍於臺灣、香港、韓國及印尼等地,甚至還有香港電影公司特別拍攝了他們的影片,留下令許多人難忘的回憶。

【推薦閱讀】 八〇年代興盛一時的夢幻樂園 臺灣本土馬戲團表演 誰在「天」上騎機車? 34年前臺北東區的搏命演出

沈常福馬戲團十二日公演情形,圖爲會中動物特技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6/10/12 陳維在攝影)

沈常福馬戲團長年在不同國家巡迴,以精彩的動物表演爲核心,搭配精心編排的歌舞以及高空特技,如跳板飛人、走鋼索等,吸引了大量觀衆的目光。1956年10月,沈常福馬戲團首次在臺灣亮相,表演內容包含猩猩抽菸、黑熊推木頭、大象走梅花樁等,各種大型且極具威脅性的動物在訓獸師的指揮輪番上場,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沈常福馬戲團便在臺北新公園演出了超過一百場,甚至連蔣介石與宋美齡也曾親自前往觀賞,足見其當時的風靡程度。隔年底,馬戲團從高雄起程,展開超過一年的全臺巡迴,吸引了無數家庭和民衆前去觀看,各地現場氣氛熱烈,其表演更讓人讚不絕口,成爲了那年代娛樂文化的代表之一。

沈常福馬戲團十二日公演情形,圖爲會中動物特技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6/10/12 陳維在攝影)

沈常福馬戲團十三日戲場外熱鬧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6/10/13 陳明輝攝影)

1970年代,隨着電視和電影的普及,大衆的娛樂方式日益多樣化,傳統的馬戲表演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最終,「沈常福馬戲團」於1977年在印尼解散,所有的動物也被留在當地。曾經輝煌一時的馬戲表演,雖已成爲一段遠去的記憶,但那段時光留下的珍貴影像,仍讓人感受到當年帶來的驚奇與熱情。

沈常福馬戲團特技表演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6/10/18 陳明輝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