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泗塘一村原址改建 又有114戶居民回遷新居

寶山張廟街道泗塘一村原址改建16幢1080戶

又有114戶居民回遷新居

“以前的廚房是合用的,蒼蠅多、蚊子多、蟑螂多、老鼠多,到了下雨天,鼻涕蟲也多。”列舉完以前的生活環境,李關根話鋒一轉,介紹起新居:開放式廚房有12平方米,都快趕上以前家裡獨立使用的全部面積,臥室方正,還有陽臺。

今年76歲的李關根是寶山區張廟街道泗塘一村的老居民。今年初,李關根夫婦倆經過近1年的等待,順利搬入改造後的新居。前不久,64—66號以及512、516號原址改建樓宇正式交付,又有114戶居民回遷。

泗塘一村的公共空間也有了變化。泗塘一村泗塘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許馳說,依託舊改契機,新建成了數個非機動車集中停放充電區域,配備50個充電端口。在這個內部路網複雜且道路並不規則的老小區,要選擇合適的地點作爲非機動車集中停放充電區域,屬實不容易。“現有的充電樁數量和居民實際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接下來我們也會想辦法進一步‘螺螄殼裡做道場’。”許馳說。

相較之下,新增的20個機動車停車位落實難度更大。以64—66號南面的停車位爲例,在街道舊改辦、居民區黨總支和施工單位的多次探討下,最終決定在不影響整體綠化種植面積的前提下將原有的路沿退後50釐米,讓停車位得以落地。許馳表示:“別小看這50釐米,在商品房小區可能根本感覺不到,但在我們這裡太關鍵了。”

張廟街道舊改辦工作人員介紹,自2023年2月街道重啓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以來,已攻堅泗塘一村原址改建項目16幢1080戶。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13幢房屋交付,935戶居民家庭受益,切實推動老舊社區居住條件實現廚衛獨用、居民住房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