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不錄你”,5所大學發佈通知,這類學子將被拒之門外
高考是人生命運的轉折點,更被譽爲是“最公平”的考試,因爲在家長眼中,學生參加高考,就是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爲了自己的未來拼搏,可若是你家的孩子爲了高考準備了三年,而別人家的孩子爲了高考準備了四年、五年甚至是更久的話,你還會覺得高考公平嗎?
從2021年到2025年,高考報名人數持續上漲,從2021年的1078萬穩步上漲到突破了1400萬的大關,五年時間內,高考報名人數上漲了350萬左右。這原本就給高考增加了更多難度,可壞消息卻接踵而至。
根據數據預測顯示,2025年高考復讀人數預計在480萬至520萬之間,有可能超過500萬,而總報名人數不過才1400萬左右,這意味着復讀生人數的佔比,已經超過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高考還公平嗎?在復讀的圈子內,甚至傳出了這樣的說辭——三年打基礎,四年211,五年985!似乎在部分考生和家長的心中,復讀成了高考佔盡優勢的主要方式。
“抱歉,我們不錄你”,5所大學發佈通知,這類學子將被拒之門外
可很顯然,復讀人數的激增已經導致高考的天平失衡了,這樣看似投機取巧的方式,註定無法走得長遠,隨着復讀人數的不斷增加,五所重點高校相繼發佈新規:拒收復讀生。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國防科技大學、空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和陸軍軍醫大學的這一決定,讓家長們的心情很複雜。
有家長拍手叫好,認爲不止這五所高校,所有的名校都應該對復讀生進行政策上的限制,也有的家長對此感到擔憂,認爲學校限制復讀生,是剝奪了高考的容錯率,這讓那些第一年高考發揮失常,想搏一搏再爭取名校的學生失去了選擇的機會。
從教育的公平角度出發,高考限制復讀生似乎是明智之舉,復讀生擠佔的高考名額,再加上學習時間更多的天然優勢,註定是對應屆考生不公平的;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復讀的存在的確降低了部分考生和家長的心理壓力,讓高考不再成爲“一錘定音”的考試。
而這5所大學發佈通知,將復讀生拒之門外,宛如公然喊話“抱歉,我們不錄你”的方式,也給復讀羣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可復讀生羣體的比例過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河南省爲例,佔比超過30%,這一數字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教育資源分配問題,更是整個升學體系中的結構性矛盾,在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現實下,復讀生和應屆生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也成了必然的結果。
復讀佔比的激增間接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家長應理性看待
可在討論復讀生與應屆生之間矛盾的同時,不少家長似乎忽略了限制復讀生院校的性質,除了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國防科技大學之外,另外三所院校都是軍醫類院校,其實是因爲這類院校的特殊性。
一方面軍事類校本強調塑造性培養,年齡限制和紀律要求一直是重要考量因素;另一方面,醫學類院校的教育週期比較長,一般需要5-8年完成學業。因此當軍事類院校和醫學類專業相結合,就註定了應屆生在軍醫院校不佔優勢。
應屆生年齡適中,心理可塑性強,更符合軍校的培養目標,這種考慮不僅關係到人才培養質量,還涉及未來軍隊建設的整體規劃;且復讀生比同齡人晚入學,在畢業後求職時可能面臨年齡劣勢,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個人發展,也會降低學校的就業率指標。
除此之外,像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國防科技大學這類的名校限制復讀生,也有另一種因素的考量,復讀生佔比的激增造成了嚴重的教育資源浪費問題,部分考生被錄取後不報到,選擇繼續復讀,這種行爲導致高校招生計劃無法完成,教育資源閒置,也是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而高校率先打響“限制復讀生”的戰役,也是主動承擔起規範教育秩序、引導學生理性選擇的責任與義務;作爲考生和家長,也應該積極調整心態,復讀是發揮不佳的另一種選擇,卻不該成爲打破高考公平性的捷徑,以正確的心態看待考試的競爭,才能獲得長久的良性發展。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