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設計主管加入小米,中國車企大肆網羅國際設計師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

“沒有一處細節是抄襲”的小米汽車,迎來了一位來自國際車企且是國際豪華車企——寶馬的人才。

日前,寶馬i系列設計主管Kai Langer在領英發文宣佈,已於8月1日加入小米公司。他表示,在寶馬集團工作二十餘年後,選擇加入“小米這家世界上最具進步性、增長最快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

資料顯示,Kai Langer在寶馬任職超20年,2013年起參與了初代寶馬i3(參數丨圖片)和i8的設計,也在寶馬前瞻設計部門待過很久。這位設計師有一個理念:如果設計無法激發激烈的情感共鳴,就意味着我們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致命的失誤就是無聊,中立或平淡的反應等同於失敗”。

需要提到的是,寶馬i系列的設計的確在國內經常引發“激烈的情感共鳴”,至少不是那種“無聊”的設計。因此,不乏有網友表示,“寶馬終於有救了”。當然,這些都是玩笑,寶馬前設計師加盟小米汽車,或具像化了中國汽車崛起過程中“良禽擇木而棲”與中國汽車在崛起以及全球化過程中對原創設計的追求。

良禽擇木而棲 中國汽車招來金鳳凰

“世界上最進步、最崛起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是Kai Langer對小米的評價,而聚焦到其汽車設計師的身份,他對小米汽車的認可更多體現在:小米已經在科技和消費電子市場站穩了腳跟,並在汽車行業首次亮相,正在擴大他們的業務,並讓他有機會成爲其中的重要一員。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人才流入的往往也都是他們自己認爲比較有潛力的企業。就汽車行業而言,小米汽車的潛力已經大到令人無法忽視。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至今3年有餘,其加入汽車行業的時間雖不長,但神蹟不少。

儘管自誕生之日有着諸多爭議,比如“車規級紙巾盒”、“沒有一處細節是抄襲的”等,但小米汽車的市場表現確實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目前,小米汽車共有SU7以及YU7兩款車型,前者爲轎車後者爲SUV車型,但只有兩款車的小米汽車,已經登堂入室。

數據顯示,7月份,小米汽車的銷量突破3萬臺,同比增長20%,創下品牌單月交付新紀錄,並在造車新勢力中取得比較靠前的位置,作爲參考,理想汽車7月銷量爲30731輛。更難得的是,繼小米SU7發佈即售罄後,小米YU7取得了更耀眼的成績。小米YU7新車開啓預定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臺,1小時大定突破28.9萬臺,創造了行業神話。

小米汽車是中國汽車崛起浪潮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國汽車崛起的縮影。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呈現出自主品牌迅猛發展的態勢,其銷量份額突破68%,在市場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就連BBA等豪華品牌,也受到了自主品牌的猛烈攻勢,它們在華連續受到鴻蒙智行、理想等的衝擊,甚至個別豪華細分市場的冠軍,已經被造車新勢力們佔據。

在此背景下,中國車企毫無疑問成了“梧桐樹”,招來“金鳳凰”無可厚非。

大肆網羅國際設計師 中國汽車還有短板?

Kai Langer並不是第一個從國際大廠跳槽到中國車企的設計師,更知名的還有Klaus Zyciora 、約瑟夫·卡班等。Klaus Zyciora 於2023年10月加入長安汽車,擔任長安汽車副總裁,負責全球設計工作,在此之前,職位設計師在大衆汽車擔任設計總監長達33年,主導開發了第5代至第8代高爾夫車型,甲殼蟲、ID系列、奧迪E-tron等也出自他的手筆。

約瑟夫·卡班在2024年4月加盟上汽集團,擔任創新研究開發總院設計中心全球設計副總裁,負責全品牌的前瞻創意與產品設計,他因主導設計布加迪威龍超級跑車而聞名,職業生涯也涵蓋了奧迪、寶馬、勞斯萊斯等頂級國際大廠。

而他們都在近年來加盟了中國車企。其中或許有“高薪”的原因,參考長安汽車2024年年報,2024年,長安汽車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報酬合計爲3173.79萬元。其中,公司副總裁Klaus Zyciora 2024年領取薪酬295萬元,位居全司最高。

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中國車企又爲什麼原因給國際設計師高薪呢?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總設計師兼上汽英國技術中心總經理邵景峰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如果說我們的品牌現在還稍微有點弱,那我們就更有責任,特別是作爲設計師有很大的責任去扛起這份使命。這個“弱”不是我們真實的理想狀態,我的夢想是要推動品牌走上去”。

而原創的設計,正是中國品牌向上的關鍵一步。與此同時,中國汽車正處於尋找出海機遇的關鍵時刻,國內但凡有點理想的車企,都已經開始佈局全球化。不同於中國人視角的海外設計師,也是出海的需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