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藥!醫:一起吃交互作用難察覺 這4種須留意
醫師提醒民衆,當民衆將藥物搭配保健品服用後,若原本控制良好的慢性疾病突然變得不穩定,可能是交互作用影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爲了健康,會服用保健品,但秀傳紀念醫院院長黃士維表示,保健品主要作用是預防而非治療,當民衆將藥物搭配保健品服用後,若原本控制良好的慢性疾病突然變得不穩定,可能是交互作用影響,包括銀杏和抗凝血藥物、聖約翰草和避孕藥物皆須留意,若有異狀時可諮詢醫師或藥師。
黃士維在臉書發文表示,時下充斥許多保健食品廣告,民衆若誤信可能傷身。他也提醒,民衆一旦察覺身體不適就應去看醫生,若想保養身體再吃保健食品,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纔是上策。
一、保健食品是預防和保養,不是治療
保健食品的作用是預防和保養,不是治療疾病。很多人可能誤解,吃保健食品就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這些產品主要是補充日常飲食不足的營養素,作用通常須經長期累積,不像藥物有立即的治療效果,例如有民衆吃幾個月的維他命後,身體狀況確實較穩定。
二、保健食品的劑量標準,差異很大
保健食品之所以不能取代藥物,在於兩者的成分濃度完全不同。很多人以爲魚油膠囊能取代降血脂藥,但實際上保健食品的劑量遠低於藥物治療劑量,作用相差很多,也有人覺得標榜天然的較好,但天然不等於安全,純度和劑量的控制纔是關鍵。
三、保健食品和藥物的品質管控,標準不同
保健食品對品質管控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不像藥品須通過較嚴格的《藥事法》,一般藥物從研發到上市需要10至15年,過程中會經過動物實驗、人體試驗等多重把關,但保健食品可能只要幾個月就能在市面通路上架販售。
四、保健食品和藥物,有交互作用風險
交互作用通常是症狀不明顯、漸進式的影響,民衆難以立即察覺問題所在,有些患者會發現原本控制良好的慢性疾病突然變不穩定,卻不知道可能是保健食品搗亂。例如,銀杏會影響抗凝血藥物的效果,聖約翰草(貫葉連翹)會降低避孕藥物的作用,這種草藥的藥效干擾雖不像交互作用那樣劇烈,但長期服用時仍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