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隱私 新北議員促幼兒園男廁加門
桃園義興國小幼稚園廁所幼兒使用的小便斗馬桶都裝上隔間,讓小朋友從小學習尊重他人隱私。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性別友善觀念逐漸普及,議員昨要求市府在幼兒園男童小便斗隔間加門及設門鎖,維護男童隱私與身體自主權,「孩子無論男女都需要保護」。教育局迴應,教育部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設置指引尚未涵蓋幼兒園,「待中央指示」。
民間團體「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日前辦新北市性別友善議員聚會,提供的調查資料顯示,現行多數幼兒園小便斗均無隔間設計,使用者容易在如廁時暴露隱私。
不小盟指出,性平教育強調「身體界線」與「自主權」,但從幼兒園到公共設施,男生小便斗普遍缺乏遮蔽,與性平理念背道而馳;相較女廁馬桶皆有獨立隔間,形成性別待遇上的落差。
他們提出具體措施建議,包含要求教育局全面檢視幼兒園廁所設計,落實法規中「小便斗應有隔間」的規範;另建議環保局在性別友善廁所標章檢核中,增加小便斗隔間內設置垃圾桶、衛生紙、酒精等清潔設備。
舉例來說,預計改建的林家花園性別友善廁所,即可率先納入「有門小便斗」設計,作爲全臺首創亮點;市府部分性別友善廁所也有相同設計。
許姓家長表示,兩性平權應從孩子小的時候做起,支持男廁也加裝隔板保護學童隱私。林姓幼兒說,現不可以讓別人亂摸自己,老師說男生女生都不行。
市議員黃淑君表示,不論性別,孩子應該在尊重隱私的空間中成長。新北推動性別友善設施已有初步成果,若能進一步思考小便斗加門的可行性,有助於深化教育與設施的結合。她網路票選調查,有近500人投票,79%支持小便斗要有門。
教育局表示,教育部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設置指引,新北市國中小與高中職於主要教學或活動區域,需設置至少1 座性別友善元素的廁所,指引暫未涵蓋幼兒園,是否自幼兒園起設置友善廁所待中央一致性規定。
現行幼兒園及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規定,小便斗須設遮蔽隔板,隔板高度不逾120 公分,且不得裝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