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臺灣!華郵:美曾打算施壓多國增國防支出、買美軍武
▲川普透過關稅進行的談判範疇比外界所想還要廣泛,包括國安議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根據華盛頓郵報取得的美國政府內部文件,總統川普透過關稅進行的談判範疇比外界所想還要廣泛,這包括曾經打算施壓臺灣等多個政府增加國防開支或購買更多美國軍事裝備等,遠超消除美國長期貿易逆差的目標。專家認爲,這類國安考量或許有助解釋爲何大多數國家未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在他們眼中,這已不只是經濟競爭」。
在一份8頁的補充談判目標清單之中,美國官員承認,潛在協議涵蓋範圍囊括傳統貿易協定不涉及的議題,包括軍事基地等。就在今年春天,美國官員擴大與10多國的貿易談判之中,要求南韓公開支持美軍部署,藉此遏制中國與北韓。在4月9日對等關稅暫緩頭幾周,官員們制定計劃敦促中國周邊國家建立更緊密防務關係,包括採購美製裝備與安排軍艦造訪港口。
這份文件標記的日期爲5月1日。除此之外,向其他國家施壓爲特定企業做出讓步也是討論點之一,例如馬斯克星鏈計劃。現階段尚不清楚美國與各國進行談判期間是否談及這些項目。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拒絕置評。但有國務院僱員透露,這份文件在政府內部引起軒然大波,因爲通常並不這樣運作。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稱,「我從未在貿易協定中看過這類要求。當你坐在談判桌前時,你不會討論這些」。
美韓協議草稿顯示,應推動南韓政府批准調整駐韓美軍部署;美方還希望南韓把國防開支佔GDP比重從2.6%增至3.8%,並增加10多億美元的費用支付駐軍費。
另外,談判文件也顯示,美國政府官員擬敦促臺灣、印度、印尼等多個政府增加國防開支或是購買更多美國軍事裝備。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經濟計劃主任勒克(Phil Luck)指出,或許這類國安考量有助解釋爲何大多數國家並未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在他們眼中,這已不只是經濟競爭。他們擔憂我們會進一步升高局勢,並退出北約或改變駐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