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錯誤害吃毒!5大NG習慣 洋蔥堆一起也錯

洋蔥堆放一起沒有通風會導致發黴,應該要單層擺放。(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熟食、蔬菜保存不當,當心培養出致癌、致命病菌。營養師林品瑄指出,很多習以爲常的保存習慣,其實都在默默傷害健康,甚至有食物中毒危機,像是飯菜放涼才進冰箱、熟食生食沒有分層放、以爲冷凍庫能殺菌、退冰後又冰回去、洋蔥堆放在一起等都是錯誤的做法。

營養師林品瑄在YouTube頻道指出,去年3月寶林茶室中毒事件造成6人死亡,罪魁禍首粄條因保存不當而產生邦克列酸毒素,無害的食材變成潛伏的致命危機,這樣的情況不只會發生在餐廳,家裡也同樣會出現,以下5種保存習慣迷思應該要改變。

林品瑄指出,食物應在煮熟後要儘快裝盒、降溫、冰冷藏,但並非在超級燙的時候就冰進去,稍微降溫到大概50~60°C左右,手指碰到會覺得有點燙燙的就可以冰進去,不僅能抑制細菌,也比較不會造成冰箱溫度波動太大,建議降溫的時間縮越短越好。

冰箱內的生熟食應分層存放,熟食放上層、生食放下層,避免血水或細菌滴落造成交叉污染。此外,也要注意冰箱溫度有沒有維持7度以下,也要注意保存空間是否太滿,存放量最好不要超過70%,否則冷氣不夠流通,食材溫度不均勻會讓保鮮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人會認爲低溫可以殺菌,這觀念是錯的,冷凍雖然是可以讓大部分微生物停止活動,但一樣會讓食物本身的味道、質地產生改變,還是會壞掉的,豬肉、牛肉3個月內就要趕快吃完,海鮮最好2周內吃完。

食物從冷凍庫取出後,若在室溫下退冰超過2個小時,就不建議再冰回去,因爲細菌在這個過程已經開始大量滋生,再冰回去也不會消失。

林品瑄指出,看起來適合放在常溫、相對穩定的食材,放錯地方就很容易導致發黴、長蟲,甚至釋放出毒素。洋蔥堆放一起沒有通風會導致發黴,應該要單層擺放;馬鈴薯若置於陽光下,易發芽產生毒素;米、豆類、麪粉等乾貨沒有密封,遇到潮溼的環境,很容易受潮、長蟲跟發黴;罐頭開封后,應3天內食用完畢;油瓶太靠近瓦斯爐,氧化速度變快,變質後會產生不好的物質,應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