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追回詐騙款」其實是詐騙!LINE假援助訊息流竄
一名網友分享LINE收到的最新詐騙訊息,引起討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內政部警政署公佈最新「打詐儀表板」數據顯示,上週全臺共受理 2672件詐騙案件,財損金額高達 12億2732萬元。在詐騙手法不斷翻新的同時,近日有民衆在網路上分享新一波詐騙樣態——對方假借「協助追回詐騙款項」爲名,誘導被害者留下個資,讓不少網友驚呼「被騙一次還要再被騙第二次」。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指出,日前收到一則LINE訊息,對方聲稱自己「正在協助處理網路詐騙案件」,並強調「今年已幫3481名臺灣人取回損失金額」,內容看似專業,甚至提醒股票投資、虛擬貨幣、跨境電商、抽獎、茶葉買賣、骨灰罐等都是高風險項目。
訊息還提到,只要民衆懷疑遭詐騙,可留下資料協助追蹤,等到成功追回款項後纔會收取服務費。原PO坦言,內容讓人一度覺得可信,但也懷疑這是否是「詐騙中的詐騙」,質疑對方其實是想「再榨一次」被害者的錢。
貼文曝光後,留言區網友幾乎一面倒認爲這是假援助詐騙。有人直言「看到就封鎖」、「要帳號跟地址,擺明就是在騙個資」、「這根本是詐騙版的『我知道你還有錢』」。
也有網友指出,該訊息前半段用提醒風險博取信任,後半段再要求填資料,是典型的「二次詐騙」模式;更有人感嘆,「被騙過一次的人最容易再上當」。
部分留言甚至提到,訊息中寫着「報案後遲遲無法獲得協助」,疑似暗酸警方與打詐辦公室的效率,引發不少人質疑,「這樣的內容根本在挑釁公權力」。不少網友表示,近期已陸續收到類似訊息,甚至有人短時間內就封鎖了兩個可疑帳號。
警方提醒,若民衆不幸遭詐騙,應立即報案並向165反詐騙專線諮詢,任何自稱能「協助追回款項」的私人單位或個人,皆無合法授權,提供個資反而可能造成再度損失。官方呼籲,切勿透過不明連結或社羣訊息留下姓名、身分證字號、銀行帳號等資料,以免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