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困難退役軍人,已成立1100多家關愛幫扶基金
7月3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裴金佳表示,按照普惠和優待疊加的原則,退役軍人事務部出臺了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工作規範,以及加強退役軍人司法救助等文件,對困難幫扶援助作出了明確規定和要求。
困難退役軍人幫扶資金列入各地財政預算
在資金保障方面,要求各地要把困難退役軍人幫扶資金列入當地的財政預算;在醫療救助方面,對困難退役軍人醫療費用負擔比較大的,要予以傾斜幫扶。
在平臺建設上,搭建了困難退役軍人幫扶信息化服務系統,定期和民政部門比對數據,努力探索“一次申請,多方幫扶”聯動幫扶格局。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做好睏難幫扶工作,已經成立了1100多家關愛幫扶基金,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幫助困難退役軍人的良好氛圍。
裴金佳表示,退役軍人事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開展“情暖老兵”專項行動,切實解決退役軍人的一些實際困難。下一步,還將進一步聚焦經濟困難、失能老年困難退役軍人的關愛照護,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共同關心這項工作,切實提升幫扶援助工作的及時性和精準性,努力做到呼有所應、難有所幫、弱有所扶,積極幫助退役軍人克服困難、渡過難關。
持續提高優撫對象定期撫卹補助標準
在撫卹優待工作方面,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徐耀介紹,“十四五”期間,先後修訂制定了《軍人撫卹優待條例》《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等法規政策10多項,涵蓋優撫對象生活、醫療、養老、優待等方面的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健全。
隨着國力增強,連年提高定期撫卹補助標準,2024年是國家連續第20年提高優撫對象定期撫卹補助標準。同時,不斷完善“保險+救助+補助”的優撫醫療保障體系,積極開展走訪慰問和幫扶解困活動,紮實推進優撫事業單位改革發展,全國800餘所優撫醫院、光榮院,在“十四五”期間改擴建提標80多個。
此外,強化榮譽激勵,爲優撫對象家庭懸掛“光榮牌”,爲優撫對象發放優待證,熱心擁軍優撫的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隊伍不斷壯大,“愛國擁軍”“崇軍優屬”的傳統在新時代傳承和發揚,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22萬家吸納退役軍人就業企業享受了稅費減免
退役軍人事務部就業創業司負責人盛保晨介紹,退役軍人事務部堅持把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爲頭等大事,引導他們成爲各行各業的生力軍,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據介紹,退役軍人事務部先後與69家央企、國企和大型民企簽約,帶動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與全國近2萬家企業合作,引導企業落實“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退役軍人”“適當放寬學歷、年齡等條件”的優惠政策;共計22萬家吸納退役軍人就業的企業享受了稅費減免,有效激發了企業招用退役軍人的積極性。
完善退役軍人服務APP招聘功能,推進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及其他招聘平臺資源共享;每年組織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專項行動。累計舉辦招聘會5萬多場次,140萬餘名退役軍人達成就業意向。
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金融信貸、場地支持等優惠政策,支持有條件有意願的退役軍人創業創新。指導各地掛牌設立1988個創業孵化基地,組建14000多名創業導師隊伍,舉辦兩屆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營造創業創新氛圍,促進退役軍人經營主體不斷髮展壯大。
加強“兵支書”“兵教師”“國防教育輔導員”等培育使用,推動開展消防員專項招錄,引導退役軍人繼續爲國家作貢獻。約37萬名優秀退役軍人擔任村(社區)兩委委員,14800多名退役軍人進入中小學任教,18000餘名退役軍人進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
徐耀表示,“十四五”期間,轉業安置工作始終堅持一條主線,就是堅持把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好、作用發揮好。到目前爲止,已接收安置25萬餘名轉業軍官和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質效不斷提升。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