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中立智庫角色!臺大設企業法制研究中心 為產業痛點提可行建議
臺灣大學上午舉行「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CIEL)」開幕典禮暨國際論壇,成立全臺首個專注於企業法制創新的校級研究中心。開幕典禮後進行首場圓桌論壇,以「川普新政與企業法制」爲題,邀請來自新加坡、日本與澳洲的重量級學者,共同剖析美國政治變局對國際法制秩序的再構與亞洲企業監理趨勢的影響。聯合報記者黃義書/攝影
臺灣大學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今天揭牌,未來將扮演中立智庫的角色,針對企業及產業的痛點提供可行及重要修法建議,提升臺灣法制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臺灣大學發佈新聞稿指出,臺灣大學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由臺大副校長暨中心主任曾宛如帶領設立,強調研究「務實性、整合性、前瞻性與人才傳承」,未來將聚焦商業組織與公司治理、金融科技與監理、數位經濟與財經犯罪、財富傳承與永續經營4大研究領域。
曾宛如表示,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爲第1個校級法制中心,是臺大校長陳文章上任時所提的校務發展計劃中,設立亞洲高等研究院的一環,也是臺大10大研究領域之一。
曾宛如感謝臺大校友蔡宏圖在教學館舍及硬體設備的支持,中心未來將針對企業及產業的痛點提供可行及重要修法建議,盼透過法規調適平臺,結合產官學界打造良好環境,並藉由產業沙龍、國內論壇與國際會議等機制,定期產出具實務建議與國際接軌的法制倡議。
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提到,他是臺大法律系畢業,在美國唸書時考取律師,雖然未執業,但在企業服務時深刻體會法律對企業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能有長期穩定發展的平臺,提供專業建議,期盼藉由中心的成立,成爲產官學界的交流平臺,對學術界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也提供業界及主管機關相關解決建議。
陳文章指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企業因應不同法制時也需要協助,他過去拜訪蔡宏圖時就曾提到成立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的重要性;相信中心未來不僅提供企業重要建議,也將成爲政府重要智庫,也是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