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裡的冰輪環境:淨利潤跌兩成,境外業務與新興領域成破局關鍵
雖然在構建第二增長曲線,但國內市場需求的放緩,讓冰輪環境(000811.SZ,股價14.20元,市值140.95億元)上半年業績整體承壓。
8月20日下午,冰輪環境發佈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1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3.50億元下滑6.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66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3.31億元,同比下降19.7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份“成績單”的背後,呈現出顯著的“內冷外熱”市場狀況:境內市場營收同比下降18.19%,成爲拖累業績的主要因素;而境外業務則逆勢上揚,實現30.16%的增長,成爲冰輪環境財報中少有的亮點。
營收淨利雙降,境外業務成少有亮點
根據冰輪環境發佈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公司在上半年遭遇了經營挑戰。
財務數據顯示,冰輪環境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1.18億元,同比下降6.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66億元,同比下降19.7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爲2.43億元,同比下降18.38%。
從收入構成來看,地域市場的表現分化尤爲突出,這也是導致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的核心原因。
報告期內,冰輪環境在境內市場的業務面臨較大壓力,實現營業收入21.0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5.69億元相比,大幅下滑了18.19%。公司在財報中指出,這主要是由於“國內業務下游需求放緩,短期市場承壓”。
不過,冰輪環境的“向海”戰略在本報告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冰輪環境境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1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81億元,實現了高達30.16%的同比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強勁的海外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國內市場的下行壓力,成爲公司上半年業績中難得的亮點,也驗證了公司全球化市場佈局的前瞻性與正確性。
儘管如此,由於境內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佔據近七成的較大比重,境外業務的亮眼表現尚不足以完全扭轉整體業績下滑的局面。
技術創新築壁壘,新賽道佈局待發力
面對短期業績壓力,冰輪環境選擇以技術創新作爲穿越週期的核心戰略。
報告期內,冰輪環境在研發體系建設上邁出重要一步,成立了公司級的技術研發創新組織“中央研究院”,旨在開展基礎性、共性及前沿顛覆性技術研究,打造技術領先優勢。公司的技術實力也獲得了行業認可,期內參與了《離心式製冷劑壓縮機》和《無油懸浮離心式冷水(熱泵)機組》兩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並有多項技術和產品榮獲省部級乃至國家級獎項。
在鞏固技術壁壘的同時,冰輪環境正積極開闢新的增長賽道,爲未來發展積蓄動能。公司在2025中國製冷展上重磅發佈了“工業全域熱控綜合解決方案”,依託熱泵領域的核心技術,深度融合多源多級系統集成,構建能源梯級利用體系,正式將“工業全域熱控”作爲公司發展的“第二增長賽道”。
此外,公司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前瞻性地佈局了多個具備廣闊前景的新興領域。在算力基建熱潮下,公司及其子公司頓漢布什憑藉服務數據中心溫控冷卻的成熟經驗和新研發的“液冷系統熱交換器”等產品,持續深耕數據中心市場。
在覈電領域,公司擁有核級資質和二十餘年服務經驗,並針對第四代反應堆技術進行了新品研發。同時,公司還針對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等大型基建項目,制定了成熟的混凝土冷卻解決方案。在國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背景下,公司在鞏固傳統遠洋捕撈船用製冷設備優勢的基礎上,積極佈局海工裝備市場,其“海洋綠能裝備及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已獲得科技進步獎項。
這些在新賽道的多元化佈局,雖短期內對業績的直接貢獻尚待顯現,但無疑爲冰輪環境的長期發展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