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也不行?換房族慘受炒房族牽連 專家嘆:銀行不是拒絕貸款、是生活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當你只是想換個房子、住得舒服一點,卻被當成「投機客」,這到底是什麼邏輯?你知道現在有多少人,賣了舊家準備換新房,結果卡在銀行門口,貸款辦不下來?

理由不是你信用不好,也不是你收入不夠,而是——你之前清償過房貸,系統就直接認定你「有投機嫌疑」。

哈囉?請問我哪裡炒房了?只是搬家也不行嗎?

這就是現在「換屋族」真實遇到的鳥事:

明明只是正常換屋,結果因爲之前有房貸紀錄,被當短線炒房客,第二戶只能貸五成,銀行還直接說「這案子太麻煩,不想做」;有人甚至已經買了新房,舊家也賣掉了,現在變成進退兩難——住哪都不是,而這些,都是因爲一個政策名詞:「總量管制」。

央行說要打炒房,我們懂、我們支持,房市確實有投機亂象。

但問題是,現在打到的不是炒房客,是那羣努力生活、想給家人更好空間的普通人。

有幾種人應該被打?當然有:

像那種掛名買六戶、裝潢後一戶一戶賣的,或是開發商掛人頭、假交屋真套利的,還有那種三五人合資炒預售,買來根本不是住的。

但現在倒楣的是誰?

剛結婚想搬出來住的年輕夫妻、有孩子後需要多一個房間的小家庭、過去認真繳房貸、信用良好,現在卻被銀行拒貸的首換族,這些人不是炒房,是生活。

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在立院鬆口:「若真的影響到自住換屋族,會調整」,但老實說,現在銀行照樣一句「不符合總量控管」,就把人擋在門外。

六月的理監事會成了壓力測試。

如果再不把「正常換屋」明確排除,市場會繼續結冰、信心持續下滑。

政策可以強硬,但不能盲打。你可以控炒房,但不要卡住生活。

如果你也正在卡貸款、正在換屋,或者身邊有人正在經歷這種荒謬,你一定懂那種「明明沒錯,卻被當壞人」的委屈。

這篇不是在抱怨,是在提醒:政策的目的,是要讓社會更公平,不是讓認真生活的人,更加困難。

◎本文內容已獲臺南房地產不告訴你的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