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孩子、新住民學習成長 師鐸獎校長補校授課26年
興隆國小校長葉瑞珠每天都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和家長,建立信任。圖/教育部提供
113年師鐸獎得主、新竹縣興隆國小校長葉瑞珠的教育之路已經走了40多年,從日間學校到成人教育班及補校,無數家長、孩子、新住民及重返學習之路的失學民衆,在她的陪伴下學習成長。當今家長與教師間的溝通問題受到熱議,葉瑞珠用「見面三分情」的哲學化解衝突,她更建議家長正向鼓勵孩子,看見孩子獨有的特質。
葉瑞珠出身清貧家庭,受到父親的鼓勵努力讀書考上師專,畢業後留在新竹縣服務,就近照顧家庭和弟妹。除了日間的教學工作,葉瑞珠還在成人教育班和補校授課長達26年,「很多新住民女性來臺後面臨照顧公婆、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及工作的壓力,如果可以讓她們接受良好教育,對下一代也會有好的影響。」葉瑞珠不只教新住民識字和語言,還包括如何適應臺灣生活及風土民情。這些新住民學生都會親切地稱她爲「媽媽」,每年母親節還會到家中小聚。
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問題近年在教育現場層出不窮,葉瑞珠對此也有一套,她每天都在興隆國小校門口迎接孩子和家長,建立信任,這種「見面三分情」的哲學更運用在處理學校事務上,「家長有什麼問題,就讓老師把家長請來學校,我陪着老師一起跟家長聊。」
曾有小朋友和同學發生衝突,家長不滿校方處理態度,葉瑞珠直接邀請家長到學校聊聊,耐心跟家長解釋,「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家告訴父母的事情,並不完全是事實;孩子之間的衝突,有時他們自己就能解決,大人過度介入反而會把問題搞得更復雜。」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課業很要求,有些家長則希望孩子能在體育、音樂方面等多元發展,葉瑞珠認爲在國小階段,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爲出發點,正向鼓勵孩子。她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家長應該瞭解自己孩子的能力,這也體現在興隆國小多元化的課程,將藝術課程與國語、英語、社會、數學、自然等領域結合,舉辦走秀、戲劇、建築展等;結合科技,將藍曬、3D列印、雷射鵰刻等在課堂實踐,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獨特與價值。
談到教育的核心理念,葉瑞珠說,她不要求每個孩子都優秀,但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要有品德。在她看來,做人做事誠實、一顆善良的心會去幫助他人,遠比成績更爲重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