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營運展望保守但信心滿滿 聯發科AI與2奈米獲外資背書
其中一家美系外資指出,聯發科協助主要客戶(市場普遍認爲爲Google)開發的AI ASIC專案進度優於預期。該客戶預計於2025年第三季末完成3奈米TPU的設計投片(tape-out),並於2026年第三季末開始量產,聯發科則計劃在2026年底開始認列相關營收,並重申全年可貢獻10億美元營收的目標不變。在營運方面,聯發科預估2025年第三季營收將季減4.5%,略低於該外資原預估的3%,但認爲此爲公司採取保守預測策略所致。儘管中階手機需求疲弱,聯發科積極推動天璣9500(Dimensity 9500)出貨,有助提高平均單價(ASP)。毛利率方面,該外資預期聯發科2026年將可維持47%的毛利率,主因AI PC授權收入具100%毛利,旗艦晶片出貨比重亦將上升,有助抵銷代工成本上漲壓力,維持「加碼」評等與1888元目標價。
另一家美系外資則指出,雖然聯發科第二季毛利率表現符合預期,但第三季展望因匯率影響偏保守。市場對AI ASIC專案是否延後甚至取消存在疑慮,聯發科則重申專案進度穩健,並維持2025年第三季末完成設計投片、2026年第三季開始量產、年底前認列約10億美元營收的計劃,有助緩解市場擔憂。該外資並指出,聯發科在智慧手機旗艦市場同樣展現企圖,計劃2025年9月投片下一代天璣旗艦SoC,採用臺積電2奈米制程,與美系對手同步搶進2奈米世代;此外,天璣9500也預計於第三季推出,已有更多客戶與機型採用,顯示推進順利。該外資預估,聯發科智慧手機業務2025至2027年間營收將年增12%、19%與10%(以美元計),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1380元。
日系外資則指出,聯發科第二季財報整體表現穩健,但第三季展望相對保守,主因包括前期爲因應關稅不確定性所產生的提前拉貨結束後,需求出現修正,加上匯率波動仍具影響。不過,此次聯發科罕見明確提出2025年全年營收預期,儘管略低於原本預測,但日系外資認爲仍有上修空間,主因包括新一代旗艦SoC上市、若關稅趨緩客戶將重啓補庫動作,以及邊緣AI裝置與企業ASIC需求成長強勁等。此外,聯發科也透露正與多家CSP洽談AI ASIC合作專案,有助提升市場對其AI佈局的信心。該外資因此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16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