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人才荒!我人才遭全球挖角 專家:產業複製出海挑戰大
因應地緣政治,愈來愈多的半導體廠展開國際化佈局,臺灣半導體成功經驗能複製到海外?工研院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長林昭憲說,恐還得面臨文化、法規和社會少子化等挑戰。
林昭憲昨出席一○四人力銀行發佈「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的活動時,對臺灣半導體廠提出上述示警。他說,臺灣半導體人才因擁有外語能力、能適應海外工作環境與文化的專業,正是臺灣科技人才的DNA,未來勢必成爲國際科技人才庫,進而成爲各國挖角對象。
不過,他強調,能否複製臺灣半導體產業成功經及到海外,仍將遭遇法規、社會和文化整合等嚴峻挑戰,因此未來培育靈活應變能力及跨領域或跨技術整合能力,是提升企業競爭力重要課題。
林昭憲並以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產業地位分析指出,臺灣晶圓代工佔百分之六十八點八,全球排名第一;IC封測市佔近五成,全球居冠;IC設計市佔百分之十六點八,全球排名第二。其中臺灣爲七奈米及以下晶片重要產地,且有高達百分之八十三AI晶片爲臺廠生產。
他指出,二○一○年至二○二四年,臺灣半導體產值成長三倍,新生人口卻減少約百分之廿,顯示在高科技產業加速成長下,人才斷層的隱憂。也因大部分的理工人員均被臺積電、美光甚至在臺擴大AI研發人才的輝達吸納待盡,因而鼓勵文科生加入半導體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