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缺才逾3萬人 5月職缺數重回疫前高點 三類別最搶手
半導體示意圖。圖/AI生成
AI蓬勃發展,促使半導體產業邁向技術融合與應用並進的新轉型階段。工研院昨(28)日與104人力銀行聯合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截至2025年5月,半導體產業整體職缺數回升至疫情前高點,當月人力缺口達3.4萬人,主要集中於「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研發類」與「操作/技術/維修類」三大職類。
該報告書整合104在職場數據與工研院對產業結構的深度洞察,揭露企業最關注的三大痛點:一是關鍵技術人才短缺,尤其在AI應用、新興技術與系統整合職能上,人才供需落差日益明顯;二是薪資落差與招募競爭加劇,導致留才難度升高;三是技術職需求型態轉變,企業更重視具跨域整合、國際視野與產品化能力的人才。
報告書全面解析「後摩爾時代」的人才新需求與升級契機,更直指半導體人才面臨缺口大、挑戰大等課題。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半導體產業職缺數回升至疫情前高點,5月人力缺口達3.4萬人,主要集中三大職類。
由於技術門檻高、訓練週期長,人力供給不足。以「操作/技術/維修類」爲例,供需比僅爲0.2,等於每五個職缺只有一位求職者;該類職缺自2023年10月的4,300個,至2025年5月達9,000個,增幅67%,顯示先進製程與封裝產線擴張,推升人力需求。研發職缺則自2023年約6,000筆增長至近萬筆,反映AI、異質整合與新興應用帶動高階研發人才急遽需求。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表示,臺灣半導體邁入轉型關鍵期,面對AI技術演進與供應鏈全球化,企業對人才的期待已從單一技術能力轉向重視跨域整合、國際適應與系統思維。報告書結合工研院產業研究與104職場觀察,希望爲產業打造兼具前瞻與實證的人才生態藍圖,讓臺灣不只技術領先,更是全球人才發展參考標竿。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表示,對企業而言,能否掌握並留住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才,將成爲產業升級與全球競爭的關鍵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