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華邦電董座:臺商第三次遷移 55分廠商會找到出路
至於華邦電往美國佈局,焦董表示,公司絕對會往美國佈局,但是不會在美國本土做前端晶圓的製造,預估在當地做設計、銷售、應用發展,而記憶體缺口,明年高雄廠可望扮演重要角色,不再是營運包袱。
關於第三次遷移,先前兩次往低成本佈局,這次美國卻是往高成本佈局,華邦電董總也提看法,焦佑鈞認爲,每一家企業會根據最適合自己的策略來做發展 就是成本高與低的一個環境,在不同的成本的環境之下,用何種方式抓到市場機會,公司決策會進行思考。華邦電陳總也提到,數十年前,PC、手機、3C產品周邊廠商都會希望Cost Down(成本降低),如今黃仁勳卻不談水冷、機殼等是否賺錢,而是功能提升幅度,只要有「算力」可換成「實力」,所以臺積電赴美,成本這麼高,仍有高水準毛利;故AI熱潮五年內不滅,大廠紛紛投入算力基礎建設。
至於稀土議題上,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說明,稀土爲半導體重要原料,目前中國產出原料質量最佳,用在半導體上良率纔會高,短期其他國家想要趕上仍有難度,不過韓國兩大廠商涵蓋超過一半市佔,對臺灣記憶體影響預估將有限,甚至無影響。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瑛也提到,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對南亞科生產營運直接影響不大。
中美貿易干擾仍爲市場關注,近期又將稀土當作角力武器,是否爲半導體帶來負面影響?華邦電董事長認爲,地緣政治爭論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今天就算不是用稀土,也會用別的談判籌碼來爲自身爭取最佳地位,製造談判的氣氛,中美也不斷尋找雙贏結論,臺灣廠商也只能等結果後再來評估應對。
針對臺灣廠商處境,華邦電焦董指出,全球景氣,有尖端科技供應鏈或是運用,營運狀況都會相當不錯,而臺灣即處在這地位裡面,臺灣資源、人口有限,卻能抓到科技尖端機會,對臺灣狀況得宜,但等到AI的熱潮過去之後,需要思考我們需要再做什麼不一樣的事情。華邦電總經理也認爲,中國去美化,或是關稅管制,但臺灣仍須有足夠能力,如兩岸議題上,如果半導體客戶有需要,臺廠就變成中國人,不需要就變成外國人。
DDR4量價齊揚,使得DRAM雙雄股價飆高,華邦電衝上25年來高價、南亞科更飆上天價,成交量多日名居前茅,華邦電董座笑笑提到,提供許多股市的娛樂給大家,股價創高,但把公司經營好比較重要。
DRAM外,NAND方面,預期2026年NAND供需平衡,有望出現至2%缺口,先前手機、PC消費疲弱,導致NAND市場降溫,預期將有所好轉,主因以下兩點,其一存貨經過近兩年調整以趨於健康,不像過往從高庫存開始調整;其二CSP業者爲了避免2026年NAND缺貨,已大量下單,爲明年需求提供一定的支撐。預期2026/2027NAND缺口分別爲2%/3%。
華邦電在NOR Flash領域也列居全球第一大地位,陳沛銘同樣指出,NOR Flash第三季狀況亦回溫,主因受到車用、PC、網通市場的需求回升強勁,加上應用密度從256Mb提升至512Mb,整體位元需求倍增,後續評估供需狀況,NAND雖然廠商較多,預估明年供需可能也不太夠,價格可望延續漲價趨勢。華邦電先前也已通過臺中廠增產5000片月產能、投資50-60億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