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丨防校園欺凌,“法治副校長信箱”應該推廣

山西吉縣法院在某學校設立“法治副校長信箱”,一年收信60餘封,發現並嚴肅處理校園欺凌、女生被校外人員騷擾等7起事件。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在回顧2024年工作時提到的一個案例。通過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法院近4萬名法治副校長切實肩負起守護之責。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也提到,4.4萬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

校園欺凌屢治不絕甚至在某些地方和學校異常猖獗,原因多爲此類問題處理時只有學生、家長和校方的力量,限於調查手段、監控設施和各方說法不同,很多時候無法給出準確的結論,容易在打鬧和欺凌之間模糊界限,客觀上造成一些學生即使遇到欺凌也無法爲自己討回公道,且容易因爲退縮忍讓進一步縱容施暴者。

不同於通常意義上的“校長信箱”,“法治副校長信箱”是司法力量在校園裡的延展。有了這個傾訴和求助的渠道,學生可以在校園裡“一鍵報案”,信箱那頭直通辦案經驗豐富的法官和檢察官,既能保護投訴者的隱私,又能高效權威處理投訴,有利於淨化校園氛圍,震懾打擊校園小霸王。從上述案例來看,一年嚴肅處理7起校園欺凌、女生被校外人員騷擾事件,足以證明“信箱”的設置非常有必要。

早在2022年施行的《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就明確規定,每所中小學應當配備至少1名法治副校長,法治副校長履職期間協助開展法治教育、保護學生權益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工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未來,設置“法治副校長信箱”,則是對更好履職向前邁出的關鍵一步,對維護在校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作爲震懾校園欺凌的有效手段,“法治信箱”無疑爲有效防範校園欺凌提供了一種思路,值得全國推廣。從實踐來看,法治副校長制度切實提升了未成年人保護和普法工作質效。信箱雖小,架起的是公平正義的橋樑,寄託着一個個孤獨無助的幼小心靈,想要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個校園裡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的渴望。司法機關應進一步延伸觸角,助推形成齊抓共管、多方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

當然,比治病更重要的是防病。作爲校方和法治副校長,一邊要嚴厲打擊校園欺凌行爲,一邊要有效預防新的校園欺凌出現。即應當定期開展普法教育,尤其是關於防欺凌的教育課程,讓學生們瞭解什麼是霸凌、它的危害以及如何應對。讓學生在真正遭受欺凌時果斷求助,而不是有點風吹草動就求助,這樣不但能大大節省司法資源,還可以避免信箱裡投訴繁雜、司法人員疲於應付,從而陷入另一種“形式主義”的風險。

(半島全媒體首席評論員 高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