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新品將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規模創歷屆之最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新聞發佈會,介紹大會總體安排和籌備進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於7月26日至28日在浦東世博中心、世博展覽館、徐匯西岸等地同步啓幕。大會瞄準AI基礎設施、科學智能、智能終端、AI賦能新型工業化、AI+金融等10大重點板塊,按照“1+1+2+10+N”架構煥新呈現。目前,已有30餘個國家和地區1200餘位嘉賓確認參會,包括12位圖靈獎、諾貝爾獎等頂獎得主,80餘位中外院士和多個國際頂尖實驗室代表等。
此外,大會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3000餘項前沿展品將集中亮相,涵蓋40餘款大模型、50餘款AI終端產品、60餘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餘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的重磅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
打造策源地、示範地、集聚地、首選地、先行地
發佈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介紹,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國家重大戰略。上海搶抓戰略機遇,深化人工智能全產業鏈佈局,實現創新企業、產業規模、人才數量“三個倍增”。2025年一季度,上海全市規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爲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過程中,上海重點打造“5個高地”:
一是着力打造敏捷高效的產業創新策源地。瞄準技術前沿,推動智算、語料、基模一體化佈局。智算底座不斷夯實,構建全市智能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服務平臺,更好滿足各類創新主體算力需求,預計到今年底,全市智算供給能力將超100EFlops。語料數據加速匯聚,成立全國首個專業化語料運營平臺,探索“衆包、衆創、衆籌”機制,成品語料超1800TB,發佈《語料庫建設導則》等5項首創標準。基礎大模型迭代突破,形成“1+3”開源與商業並行體系,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稀宇科技、階躍星辰、商湯聚焦開源、AI Agent、多模態等加速商業化落地。
二是着力打造賦能百業的垂類應用示範地。實施“模塑申城”工程,聚焦“5+6”重點領域,深化“人工智能+”行動。垂類模型加快落地,建設製造、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國家AI示範應用基地,累計82款大模型通過備案。科學智能深化佈局,實施“百團百項”,加速AI4S創新成果落地,“伏羲”氣象大模型、“啓明星”蛋白質設計模型等行業領先。具身智能加快量產,國地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源公版機“青龍”,發佈全球首個具身運動大模型“龍躍”,賦能工業製造、物流運輸等場景。
三是着力打造開放融通的產業生態集聚地。市區協同建設高能級產業載體,以徐匯“模速空間”、浦東“模力社區”爲核心,形成“一東一西、一軟一硬”的差異化發展格局。如,“模速空間”聚焦模型生態,周邊集聚500餘家“AI+”企業;“模力社區”瞄準具身智能和垂類應用,集聚了AI企業近200家。提供全週期融資支持,以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市級人工智能母基金爲引領,聚焦算力、語料等要素設立功能性子基金,聯動區級基金打造“種子期”到“成熟期”的融資供給體系。
四是着力打造年輕活躍的創新創業首選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上海培育造就AI創業者隊伍,組建上海創智學院,支持以學生爲中心組建創業團隊;推動1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19所高校開設AI相關專業;加快建設AI人才梯隊,優化人才政策環境,完善專業人才評價體系,加速高端人才集聚,構建多層次、系統化的AI人才支撐格局,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人才規模近30萬人,約佔全國1/3;構建全鏈開源生態,引進阿里魔搭、開放原子基金會等建設線上開源社區,累計開放4200億Token文本和1TB視頻圖文數據,進一步降低AI創業門檻。
五是着力打造智能向善的治理合作先行地。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形成了專項規劃引領、地方立法保障、領域政策支撐、倫理治理協同的立體化制度框架。持續優化治理體系,落實《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加快修訂《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推動成立人工智能倫理專家委員會。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全球工業人工智能聯盟卓越中心、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等平臺落地運行,已與38個國家建立合作機制,推動國際AI產業對接與技術交流。
聚焦國際化、高端化、年輕化、專業化
高水平辦好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全球人工智能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2018年以來,上海已成功舉辦7屆,累計吸引了6000餘名海內外頂尖專家、25億人次線上參與,成爲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規模最大、專業度最高、影響力最強的頂級盛會之一。
張英介紹,本屆大會由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將於7月26日至28日在浦東世博中心、世博展覽館、徐匯西岸等地同步啓幕。圍繞“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爲主題,本屆大會將設置會議論壇、展覽展示、賽事評獎、應用體驗、創新孵化等5大板塊,全面展現AI技術前沿、產業趨勢與全球治理的最新實踐。
一是聚焦國際化,百場論壇羣賢畢至,共探智能新未來。大會瞄準AI基礎設施、科學智能、智能終端、AI賦能新型工業化、AI+金融等10大重點板塊,按照“1+1+2+10+N”架構煥新呈現,即:1場開幕式及主論壇,1場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科學前沿、發展安全2場全體會議,10餘場部委論壇及N場生態論壇。全新推出青年菁英交流會、思辨會,邀請國際大咖、頂尖企業CEO和青年新銳,圍繞大模型進化、具身智能、量子計算等熱點話題開展思想交鋒。目前,已有30餘個國家和地區1200餘位嘉賓確認參會,包括12位圖靈獎、諾貝爾獎等頂獎得主,80餘位中外院士和多個國際頂尖實驗室代表等。
二是聚焦高端化,展覽展示規模空前,集聚硬核新產品。大會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吸引800餘家企業參展,其中市外及國際企業佔比超50%。國內數十家AI龍頭鏈主企業,西門子、施耐德等60餘家頭部外企,30餘家央國企等將攜生態夥伴共同展示。3000餘項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蓋40餘款大模型、50餘款AI終端產品、60餘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餘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的重磅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
三是聚焦年輕化,獎項議題全新升級,激發青年新活力。SAIL獎吸引全球240個項目參評,國際項目佔比達17%。青年優秀論文獎徵集論文近200篇,投稿作者平均年齡29歲,博士及在讀羣體佔比達79.4%,彰顯青年的創新潛力。今年大會還特別設立了“科學之問、數學之問、模型之問”三大前沿議題,賦予年輕人更大的創新對話平臺,研討生命科學、新AI架構、AI與數學融合等前沿問題。
四是聚焦專業化,創新孵化精準對接,培育產業新生態。大會全新設置“創投孵化”板塊,組織海內外200餘個初創項目開展路演,百餘家投資機構現場對接,提供集需求發佈、方案撮合、投資匹配爲一體的投融資服務。全面升級智能體驗,策劃WAIC城市環遊記,打造“生活智能環、城市服務環、產業生態環”,組織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低空經濟等應用新體驗;同時,依託上海產業地標及同期特色活動,爲與會嘉賓打造專屬“AI上海行”,搭建更多產業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