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家企業落地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相關部門將加大信貸投放

2022年,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對外亮相。這座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科幻之城”開始在石景山首鋼園慢慢崛起。

打卡的遊客着迷於瀰漫着工業風的科幻魅力,而創業者們紮根在此,看中了它是國內唯一一家以科幻產業爲特色的標杆型硬科技孵化器和創新服務平臺。最新數據顯示,已有131家硬科幻創作和硬科技創新企業落地該創新中心。

北京市共有標杆孵化器25家,孵化器從業人員約1萬人

走進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的展示空間,記者看到了不少機器人和腦機控制技術產品,一些未來科幻場景也被呈現在眼前。在中心的“奇幻湃科幻探索館”內,參與者可身穿特製宇航服,體驗駕駛仿真返回艙、與太空站對接、重啓生物基地控制系統等挑戰。

這些交互型的任務設計、物理化的實操控制以及可視性的任務結果,玩家都可以深度參與。據瞭解,創新中心以科幻產業爲主導,發揮使技術與市場對接,學術界與產業界對接,科幻產業關鍵技術、原創人才、場景建設三大關鍵要素對接的橋樑作用。

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商業化總監賈琢告訴記者,落地該創新中心的企業,服務領域覆蓋動作捕捉、圖形渲染、AR/VR/MR、新型顯示、空間音頻、5G傳輸、光學影像等電子信息前沿及交叉領域等。此外,還引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幻內容創作機構,包括劉慈欣/王晉康大師工作坊、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國際硬科幻創作交流基地等。

在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記者沉浸式體驗了一場特別的視聽感受。視頻畫面的場景配合聲效,讓人彷彿置身其中。“畫面中的人在淋雨,突然聽到這外放的聲音感覺這裡也要下雨了。”一旁的觀衆說。

這種技術來自企業WANOS全景聲。該企業創始人兼CEO潘興德介紹,WANOS三維全景聲以空間音頻技術爲核心,同時集合AR技術、VR技術、3D光場技術、動作捕捉、新型顯示技術、新型渲染引擎等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電影、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動漫遊戲、虛擬現實、智能網聯汽車、消費電子等相關行業及其沉浸式場景的應用。

開放的創新創業生態是企業成長髮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隨着《北京市關於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標杆孵化器培育行動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的出臺,創新創業生態也得到優化提升。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雙創處幹部李澤宇介紹,2024年,北京市高企保有量達2.97萬家,位居全國各城市之首。2024年前三季度,中關村示範區內納統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超2.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3.3%,其中技術收入約13億元,同比增長約14.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北京市共有標杆孵化器25家、國家級孵化器69家、市級孵化器106家;全市孵化器從業人員約1萬人,20%爲碩士及以上學歷。

未來五年將爲科創企業新增不少於5500億元授信額度

2024年,北京有7家獨角獸企業成功上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京獨角獸企業115家,估值近6000億美元,數量和估值持續保持全國第一。

科技金融如何助力北京企業創新發展?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金融處四級調研員陳靜告訴記者,近年來,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積極推動科技金融工作,促進金融要素服務、賦能科技創新企業。圍繞創業投資、科技信貸、資本市場等方面,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

在創業投資方面,她提到,北京市新設8只政府產業投資基金,初始總規模千億元,圍繞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商業航天、新材料等高精尖領域開展直接投資,已投資決策項目178個,投資金額約181億元。

同時,着力提升“耐心資本”供給,設立全國首隻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資的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首期規模50億元,已投資決策16個項目,決策金額超27億元。

陳靜表示,在科技信貸創新方面,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積極推進與相關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基金設立、產品創新、跨境服務等方面試點合作。未來五年,將爲科創企業新增不少於5500億元授信額度,新增服務授信企業超過1萬家。

“目前,北京市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近1.14萬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長約15%;有貸戶數年均增長近20%。”她說。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繼續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針對信貸、創投、債券、上市、保險、擔保等科技金融領域,進一步探索政策創新。持續深化科技信貸和保險創新,推動銀行創新機制體制和信貸產品,擴大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