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2》老孃不幹了!居家護理師拚月收6位數

三明治家庭中,負責賺錢的中間層如果無力兼顧,有就醫需求的上層,往往得自己想辦法。(資料照)

臺灣護理人員大缺工,許多護理師因低薪、過勞、工作環境惡劣等因素選擇離開臨牀體系,有管道、能力的赴海外發展或直接轉行。也有一羣人開闢新路,投入被業界形容爲「UberNurse」的工作型態,談合作、拚接單,月收入有機會破6位數。

「說真的,護理師就算註定血汗,也要拿到該有的血汗代價」,吳青芳從事護理工作18年,醫院、診所都待過,兩年前毅然離職,創立屬於自己的居家護理所。她看準臺灣步入超高齡社會後,中、老年人醫療市場,「大家總說三明治家庭,三明治上層有需要,其實中間這一層更需要我們」。

攤開客戶名單,多數人都有兒女,但年輕一輩忙於工作,無法陪父母就醫、領藥,這時護理師就成爲銜接橋樑。吳青芳利用多年人脈,直接找醫療院所配合,有的個案正在辦出院,吳青芳已準備好返家後的照護計劃。

國人聘外籍看護照顧長輩日常生活,遇到醫療需求,仍須由專業護理人員處理。(資料照)

「我都說我們是UberNurse」,中秋節當天,一名行動不便患者臨時要換尿管,吳青芳開價2600元(含醫材),對方想了一下「叫救護車也差不多這價錢」,還不用出門,欣然同意。有時簡單一個檢驗,吳青芳中午到府抽血,晚上就可以看報告了。

北市南區某居家護理所負責人透露,服務過距離最遠的個案在臺南,對方並不是多嚴重狀況,單純陪伴照護,「我們開出報價,你可以接受就OK」。該名負責人說,一名護理師如果認真接單,月收入上看6位數的大有人在。

護理師如果有意願從事居家工作,待過一般病房的臨牀經驗最受青睞。(資料照)

想擔任居家護理師,必須拿到高考證書,具臨牀經驗更好。吳青芳徵同事,不找開刀房或ICU這種急重症出身的,也派不上用場,偏好待過一般病房的護理師,「基本上大概什麼都會」,只要配合度高、執行力強,無經驗也沒關係。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麗琴指出,目前獨立經營的居家護理所多爲小型機構,有的護理所甚至只有2名員工。初期案源不足、成本壓力大,「開業初期一定賠錢,靠接案慢慢累積口碑」。

陳麗琴肯定這羣自行創業的護理師,建議如果能和「在宅住院模式(HaH,Hospital at Home)」團隊或長照機構合作,有助提升案量及收入穩定,形成互利的醫療生態鏈。

護理師自行創業開居家護理所,除了專業技術,也應兼備成本概念。(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