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受罪 口水擺不平淹水
這幾天下起大豪雨,中南部積水嚴重,許多地區就像豆腐渣一般被輕易摧毀。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筆者住處曾遭淹水之苦,只要大雨警報,就把家當往樓上搬,人則往高處爬;每年換傢俱,淹水淹到怕。丹娜絲颱風過境,仍淹到腳踝,鎮日清理家園、搬傢俱、舀水、拖地,還動用抽水機,忙到午後兩點才以泡麪果腹,幸好雨勢稍緩,沒重演八八水災的災情,但風雨接連來襲,只能「挫着等」。望着滾滾洪流傾瀉而下,「我家門前有小河」的那種無助、愁嘆和恐慌,若非親身體驗實難以體會。
風雨來襲,輕易地就摧毀這片美麗之島,百姓除了忍耐就是認命。山林防線已撤守,人定不能勝天,因爲人謀不臧又道德頹喪。套句「四不一沒有」─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加上「沒有辦法」。
地方政府把淹水歸咎天災,推說雨勢太大,不論降在哪裡都會淹水。中央說是地方的職責,難道百姓活該受罪嗎?口水擺不平淹水,總是不能記取教訓,卻讓淹水一再發生。
猶記當年莫拉克颱風,二○○六年立法院通過「八年八百億治水特別預算」,爾後追加擴增到一一六○億元,前瞻計劃治水預算更是規模空前,卻看似成效不彰。這次縱使再追加預算,能否徹底解決水患?從這幾天「水淹南部」來看,頗令人質疑。
臺灣是生命共同體,牽一髮而動全身,水脈相連流經各縣市,治水應全盤思考。政府應設立專責機構,由中央統一規畫,延聘水利、土木、地質等專家做好「國土百年規畫」,並以環保思維參與政策做好治水工程。若各機關不拋開本位主義,再追加一千億也不夠用。
面對接踵而來的颱風和水患,「口水滿天飛」無補於事,老百姓只求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期望政府做好治水工程,讓臺灣不要一再發生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