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心儀分享「超音波照」被以爲老蚌生珠 害羞揭真相
白心儀7日出席首映記者會。(三立提供)
白心儀今(7日)以製作人兼主持人身分與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副局長呂美莉、三立集團總經理高明慧出席三立集團《我的動物同學》ESG紀錄片首映會暨三立慈善基金會「生態故事列車」啓動記者會。
白心儀表示,過去拍攝許多紀錄片,發現學生們最感興趣的還是發生在生活周邊、眼睛所見的野生動物,「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我感動之餘覺得這是我的責任,思考到愈來愈多的動物因爲環境變遷到從野外到大城市,所以動念拍攝《我的動物同學》。」希望未來的日子,學生能跟動物和平相處。
白心儀過去走訪過印度,南極等地,這次攝影團隊耗時2年拍攝,是歷年來時間成本最高,他們爲了捕捉動物最真實的身影,走訪臺灣大學、暨南大學、銘傳國小、達觀國中小、西松高中、東湖國中等南北多所學校,長時間駐點守候,克服重重挑戰。白心儀透露,他們曾爲了食蟹獴要求身材壯碩的攝影師躲在僞裝帳中7天,終於拍到短短几秒鐘的畫面,「每次拍攝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都還是克服了」,也曾因爲要拍到藍鵲叼衣架築巢而花費近2年駐點等候。
主播高毓璘(左起)、白心儀、三立副總白舒樺、三立總經理高明慧、主播朱培滋、主播陳姿7日共同出席首映會。(三立提供)
看過許多動物生態的她表示,最讓她感動的莫過於第一次幫穿山甲媽媽進行超音波檢查,「寶寶的心跳很有力,小腳腳很可愛。我那時在臉書分享,結果大家都跟我恭喜,以爲我老蚌生珠。」
白心儀談及,動念拍攝動物的是她進入媒體業纔開始,「可能年紀漸長,想爲下一代的生態教育做努力,一部接着一部拍,常有學生好奇下一部要拍什麼,這也成爲動力,一直推動着我。」
臺灣雲豹在2014年被宣佈已經滅絕,但白心儀透露,曾在2018年造訪屏東時接連聽到5、6位當地原住民有目擊到臺灣雲豹的蹤影,「科學認知上是沒有了,架了上萬個監視器都沒有看到。那時原住民們說有看到,但來不及用影像紀錄下來,雲豹也對原住民來說是一種守護者。」
高毓璘(左起)、白心儀、朱培滋、陳姿7日出席首映會。(三立提供)
白心儀剛獲得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頒發「石虎保育有功人士」的殊榮,成爲首位以媒體身分獲得官方保育肯定的主持人,她分享:「過去拍生態紀錄片走遍七大洲、踏上南北極,也與全球科學家對話,但這次我們選擇最貼近生活的拍攝現場——臺灣的校園。」她強調,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不是專家,而是與動物們一起學習的學生,「整部片充滿年輕的活力與對未來的希望。」
這幾年,白心儀前進50所學校演講,傳遞了解生態教育的重要性,也看見學生們對臺灣石虎,黑熊,穿山甲草鴞黃喉貂等特有生物有特別強烈的興趣和迴響。
《我的動物同學》ESG紀錄片首映會共有上百位學生參加。(三立提供)
三立新聞團隊製作的生態紀錄片《我的動物同學》深入校園,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以校園爲場景,以校園野生動物爲主角,是這幾年最接地氣最生活化的生態紀錄片,白心儀笑說:「我應該是參與動物野放最多的媒體人了,還被野生動物保育團體封爲最佳『放鳥人』。」
爲響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提出的全球行動目標,擴展城市綠帶、建立野生動物棲息與移動廊道的呼聲下,校園被視爲都市叢林中最具潛力的綠帶場域之一。
三立新聞製作團隊歷時2年,深度走訪全臺多所校園,推出全球首部以「校園野生動物」爲主題的ESG紀錄片《我的動物同學》。《我的動物同學》不僅是一部生態紀錄片,更是一場行動號召。
製作團隊希望透過影片喚起更多學校與學生的保育意識,點燃年輕世代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與熱情,讓校園成爲野生動物的安全棲地、生態知識的教室,三立慈善基金會更將發起生態故事列車計劃,將前往金門、苗栗、臺東等學校與偏鄉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