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委關注臺積電擴廠外移 國科會:涉多因素且屬正常國際發展
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坦言,土地、水資源及用電應該都是臺積電擴廠外移原因之一,不過若照綠電能遵照預定期程發展,未來電力絕對夠用。(姚志平攝)
我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自5月17日邁入非核家園,但卻衍生出供電疑慮,甚至外界直指臺積電擴廠外移與供電不穩有所關聯,對此民衆黨立委劉書彬今(18)日藉國科會出席立院備詢時質疑「臺積電擴廠外移是否與供電有關」,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坦言,土地、水資源及用電應該都是擴廠外移原因之一,不過若照綠電能遵照預定期程發展,未來電力絕對夠用。
劉書彬指出,臺積電年用電量約爲223億度,並預計2030年達到RE100(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此外響應RE100目標之企業全臺共35家,然而目前全國再生能源供電量僅366億度,根本無法滿足如臺積電等高科技廠商、全臺科學園區共2700億度用電的需求,而供電無法跟上產業需求,無疑就是臺積電等高科技廠商擴廠外移臺灣的原因。
劉書彬補充,對比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用電結構,包含核能27%加上再生能源16%,並且保證非碳能源達百分之百,而日本熊本廠,電力結構也是核能25%、再生能源26%,非碳能源估計有51%,唯獨臺灣進度緩慢,連2050年能否達到淨零碳排目標都充滿不確定性。
林法正表示,臺積電擴廠外移原因應該與供電有所關聯,但絕非唯一原因還包含用地、水資源等,其中綠電處於持續發展狀態,未來勢必能滿足產業需求,舉例來說,綠能發電量今年底能夠達到400億度以上,而2026年預計可達500億度,只要綠能發展遵照規畫發展,絕對能夠滿足產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