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CEO:公司H股“全流通”有望在近期完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遲悅 實習生 顧泯駿 香港報道

7月4日,在百望股份的媒體座談會上,百望股份CEO付英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是百望雲實現發展的戰略重地,具有資本市場樞紐與技術合作橋樑的雙重作用。百望股份正積極推進公司股份在H股“全流通”,這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爲公司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2025年3月10日,百望股份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H股“全流通”申請。公司計劃將1.35億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幣的境內未上市股份轉換爲在聯交所主板上市的H股,轉換完成後,這些H股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

H股“全流通”是指採取H股架構上市的境內企業,將其尚未公開交易的內資股轉換爲外資股並在港股市場公開交易。2019年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全面開展H股“全流通”改革,併發布了《H股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申請“全流通”業務指引》。

付英波表示,目前公司的H股“全流通”申請進展順利,有望在近期完成。但轉換完成後,投資者需警惕短期拋售可能對股價造成的壓力。

在業務方面,付英波稱,得益於AI業務的發展,百望股份有望提前實現收支平衡,相關成果將在8月財報中披露。

他指出,大部分基礎模型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依託基礎模型,特別是DeepSeek出現後的開源模型,結合行業數據,部分行業智能體公司已開始盈利。“只有實現商業平衡,建立起共贏生態,才能持續發展。” AI將帶來新的生產力變革,技術主導方通過智能體創造出指數級的生產力,建立新的生產關係,從而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

據悉,自2024年起,百望股份從SaaS財稅服務商向AI公司轉型,數據智能成爲發展方向,智能體則是核心產品載體。付英波透露,公司核心業務——票單證SaaS服務和企業徵信數智服務仍保持增長;AI業務方面,智能體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表現良好,即將完成“產品到業績”的轉化。

數據顯示,百望股份2021-2023年營收分別爲4.54億元、5.26億元、7.1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40.5%。2024年因行業競爭及AI研發投入,營收約6.59億元,同比下滑1.8%-10.2%,淨虧損擴大至5.01億元(2023年爲3.59億元),主要因營銷費用(2023年轉介費佔銷售成本44.9%)及研發成本上升。爲降本增效,公司降低運營壓力,銷售費用下降21%,行政開支下降45.7%。

付英波預計,2025年公司營收將回升至7.5億-8億元,虧損收窄至3億元以內,高毛利的AI業務(2024年毛利率75.1%)將加速盈利轉化。

展望未來,付英波表示,百望股份將繼續與第四範式、零一萬物合作,打造金融及合規交易智能體;並與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促進學術成果轉化,積極吸納人才。第四範式是中國人工智能和智能決策算法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而百望擁有海量數據並熟悉行業流程,雙方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