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服務」標籤!全幼產籲正名 公幼教保員改稱教保師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本報資料照)
教師節將至,但在幼兒園裡,「教師」一詞卻逐漸被邊緣化。全國幼教產業工會今(26)日呼籲政府,應正視學前教育專業,檢討現行《幼照法》第3條所規範的「教保服務人員」統稱,移除「服務」二字,正名爲「教保人員」,並將公立幼兒園「教保員」正名爲「教保師」,恢復幼教工作者應有的尊嚴與社會定位。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指出,觀察教育體系,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教育工作者皆以「教師」或「教授」爲尊稱,唯獨學前教育被冠以「服務人員」,形成明顯落差。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認爲,「服務」一詞長期造成錯誤社會印象,將幼教人員視爲「需求滿足的服務提供者」,而非專業教育者,即便教保人員持續進修提升專業,仍常被矮化爲「服務人員」,導致專業認同被抹煞,甚至感到灰心與無力。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表示,官方用語不僅弱化專業,職涯制度上更存在不公平。公立幼兒園普遍存在「契約進用教保員」與「正式教師」的雙重身分,即使工作內容相同,待遇與名稱卻大不相同。相比之下,在其他教育階段,即便是未具教師證的大學代理教師,也能以「教師」稱呼,凸顯對學前教育定位的雙重標準。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近期於社羣平臺發起「哪些稱呼會讓老師覺得不被尊重?」投票活動,其中「拒當服務人員」獲最高支持,留言中更有多名教保人員提議將「教保員」正名爲「教保師」,並獲得廣大按贊。工會強調,這正反映基層心聲:現行名稱不僅讓人難以被社會尊重,更讓學前教育長期處於被忽視的邊緣。
在教師節前夕,全國幼教產業工會重申三大訴求:
1、儘速研議修法,將「教保服務人員」正名爲「教保人員」。
2、將公立幼兒園「教保員」正名爲「教保師」。
3、在政策宣導、官方文件與人事制度全面統一使用正名。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強調,名稱不僅是文字差異,而是專業價值、社會地位與職業尊嚴的具體展現。唯有移除「服務」二字、接軌「教師」定位,才能讓幼教人員獲得應有的社會肯定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