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是女強人、晚上是全能媽媽…「超級媽媽」的無形枷鎖 讓她在忙碌中迷失自己
在當代的臺灣社會中,多數女性擁有自己的事業似乎已成爲理所當然。然而,踏入婚姻的女性,卻未能從家務勞動中解放,陷入「既要成爲女強人,又要扮演好媽媽」的雙重壓力之中。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吳家慶(諮商心理師)
在職場中奮鬥,在家庭中付出,但到頭來,卻失去了自我
清晨五點鬧鐘響起,May已經悄悄起身準備早餐。廚房裡,她快速地煎蛋、烤吐司,還不忘幫兩個正在就讀小學的孩子準備便當,精心計算着營養比例和菜色搭配。孩子們醒來後,May一邊幫他們穿衣服,同時還要應對小女兒起牀時的壞情緒和大兒子的賴牀。每當先生試圖幫忙,小女兒總是撇嘴:「我要媽媽幫!」大兒子也皺着眉:「爸爸,你不會弄啦!」先生無奈地聳聳肩,繼續刷牙洗臉,留下May獨自忙亂。
和先生一起送完孩子上學後,她匆匆趕到公司,開始一整天的工作會議和專案任務。May是部門裡的效率王,她總能在緊迫的時間內提出周詳的報告和企劃書。但忙碌的工作結束後,不代表她的一天到此爲止。下班的路上,她順路買菜,思索着晚餐的菜單,既不能重複,又要兼顧家人的口味。May問先生想要吃什麼,他回答:「都可以呀。」
回到家,晚餐剛上桌,孩子們已經圍在她身邊吵成一團,小女兒要May餵飯,大兒子要她聽學校的故事,兩個孩子輪番拉着她,生怕被忽略。而先生夾起一口菜,纔剛開口說:「今天公司啊——」話還沒說完,孩子們已經插話:「媽媽,明天我們學校有活動,你要來喔!」「媽媽,我的作文比賽得名了,你有空看嗎?」
好不容易忙完一天,May拖着疲憊的身體想休息,卻又被孩子們拉進房間:「媽媽,你要陪我們睡覺!」May試圖跟孩子們商量:「今天換爸爸說故事,好不好?」話還沒說完,小女兒已經皺起眉頭:「不要!爸爸講的故事都不好聽。」大兒子也跟着抗議:「上次你不在,我睡得超不好!」May躺在孩子們中間,輕輕拍着小女兒的背,大兒子則抱着她的手臂,堅持要聽她親口說故事。等到兩個孩子的呼吸漸漸平穩,她才小心翼翼地抽出自己的手臂,卻發現先生已經睡着了,而她,還有一份報告沒完成……
當全家都安靜下來,May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她喝了一口冷掉的咖啡,但同時還在處理明天會議的報告。這樣馬不停蹄的生活,日復一日,May開始思考,是不是要卸下主管的職務……
超級媽媽的困境
在當代的臺灣社會中,多數女性擁有自己的事業似乎已成爲理所當然。然而,踏入婚姻的女性,卻未能從家務勞動中解放,陷入「既要成爲女強人,又要扮演好媽媽」的雙重壓力之中。
這種超級媽媽的角色迫使許多女性採取各種應對策略,有些人自願或不情願的減少工作或放棄升遷機會;有些人努力不在意家裡的髒亂;有些人尋求後援,例如褓母或是其他家人。最終,在這樣的拉扯中,許多女性往往忽視了自己的需求,放棄以前熱愛的運動、閱讀、追劇、獨處時間或是與朋友相聚的機會,甚至遠離自己的感受,變得麻木和情感疏離。
超級媽媽的緣由
因爲我們不是活在一個「積極父職」的文化中。傳統上,家務工作的責任大多都落在女性身上,男性被評價的標準是賺錢養家的能力,分擔家務工作不見得可以獲得認可或社會地位。因此,超級媽媽的處境看似是個人時間管理的問題,但以更宏觀的觀點而言,其實是一種社會文化的矛盾與兩難。
超級媽媽的解方
想要擺脫「超級媽媽」的重擔,最重要的,是別再對自己那麼嚴格。記得,妳已經做得很好了,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工作中,都已經傾盡了心力。別讓「還不夠好」的想法,成爲壓垮自己的枷鎖。
或許,有時候會因爲家裡沒打掃乾淨、孩子的功課沒盯緊、工作上有完美而感到內疚,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稱職。但可以試着換個角度想想,家人的愛,不是因爲妳無所不能,而是因爲妳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貴,也值得擁有喘息的時間,不需要時刻肩負所有人的期待與需求。
另外,也可以嘗試設立界線。拒絕不代表自私,而是對自己溫柔的一種方式。當覺得疲憊時,請允許自己停下來,請求幫助,讓其他家人一起分擔責任,讓伴侶更深地參與家庭生活。照顧自己,並不代表忽略家人,而是讓自己有更多的力量,去愛、去陪伴。
當開始願意爲自己發聲,與伴侶攜手建立更平衡的家庭關係,壓力纔不會落在一個人身上,而幸福也才能慢慢回到你的日常裡。
(本文經《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授權,原文出處「超級媽媽:職業婦女的職家衝突」,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