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考古 晚上盜墓」 非遺傳承人團夥盜4000多件文物
漢代銅鼎。(取材自上游新聞)
江蘇徐州近年揭發一宗震動考古與古玩圈的盜墓案。承攬文博勘探業務的公司李姓負責人,白天以非遺傳承人身分出入學界與考古工地,夜晚卻主導盜墓,用炸藥破壞漢代王陵,並拆解漢畫像石轉賣;另一核心成員關男,白天在古玩市場當鑑定師,暗地卻承接「掌眼」、「銷贓」。若將追繳回來的文物集中起來,足可匹敵一箇中型博物館藏品。
上游新聞報導,中國警方於2021年2月破獲這起盜墓案,追繳文物達4000多件。截至2025年9月17日,最後一名嫌疑人被提起公訴,案中20多名嫌疑人都將受法律制裁。
2020年10月8日下午,偵查員在徐州古玩城例行巡查時發現,在一家店鋪的角落處發現一件沾滿泥鏽的弓形器,該青銅器保存完整,器型較大,中部有一圓形凸起,凸起中間有凹槽,疑似鑲嵌脫落所致。偵查員敏銳意識到,該弓形器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前掌大遺址出土商代晚期弓形器十分相似,初步判斷應爲出土文物。偵查員請來專家悄悄複覈,經鑑定,是一件商代晚期珍貴文物,有着比較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辦案民警表示,獲此情況線索後,徐州市公安局組織專案組,圍繞古玩店主關某的活動情況,很快就在文博期刊上發現關某發表的論文中,涉及徐州某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盜的多件在冊文物相關線索信息。通過摸排,掌握關某的兩個存放文物的秘密倉庫。
另一名可疑人員曾因盜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州漢代馱籃山楚王陵陪葬墓被判處有期徒刑。有了這些重要信息後,專案組又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關某涉文物犯罪上下線和另外兩夥人員,正在徐州市和周邊地區盜掘古墓葬和古遺址。一個龐大的集勘探、盜掘、倒賣、收藏全鏈條犯罪團伙逐步浮出水面。
案件偵破後,很快在考古界和文玩界引發關注。「主要是這個團伙中的多名嫌疑人職業化水準高,而且身分特殊。」辦案人員說。
不同的盜墓工具。(取材自上游新聞)
主犯關某是某大型文物藝術品鑑定公司的鑑定師,對青銅器、玉器、石刻鑑定和文物修覆研究頗深、水平較高,同時還有着20多年倒賣文物的經歷,在全國文物交易圈有一定的知名度。被抓前,剛剛和他人成立了文物勘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另一名主犯李某,更是具有盜掘古墓葬和鑑別文物的專業水準,不僅是文物通,還是非遺傳承人,他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文物勘探技術服務公司長期服務於文博系統考古勘探和文物修復,對徐州本地和周邊接壤地區文物資源瞭如指掌。特別是對漢畫像石有着癡迷的喜好,能僅憑拓片即可辨別出原石的真僞,與全國諸多研究機構和專家交流甚多。
犯罪嫌疑人劉某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隊的探工,懂風水、擅繪圖,對古墓葬、古遺址勘探有着幾十年的實踐經驗,近年來其夥同他人在徐州市賈汪區和山東省棗莊市頻頻盜掘古墓葬,屢屢得手,危害較大。
據瞭解,在這起備受關注的系列盜墓案中,李某曾擔任過多次背後大佬的角色,白天他與考古隊一起參與古墓的保護性發掘研究。入夜後,就使用炸藥等非法盜掘古墓,甚至爲了盜走珍貴的漢石畫像,不惜暴力拆解,對文物造成極大破壞。
古玩店發現的商代晚期弓形器。(取材自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