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落幕 當地人曝垃圾滿地慘況 網喊學祂經驗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爲臺灣年度宗教盛事之一,今年報名逾32萬名香燈腳隨行。(資料照/蔡明亙攝)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10天9夜進香活動近日落幕,今年報名人數達30餘萬,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當地民衆卻抱怨,進香活動留下來的垃圾遲遲沒有處理,每天回收車都滿到炸掉。對此,有網友迴應,大甲媽繞境是一年一年改善過來的,媽祖神轎後面跟着是大批的清潔人員及志工,認爲以後白沙屯進香活動可以借鑑這個經驗。
原PO在Threads上發文稱,白沙屯媽祖迴鑾後,當地許多垃圾沒人清理,且也沒有足夠資源、人力進行清理。他忍不住直呼,「一場全國性活動,歡迎外地人來參與,卻讓地方居民長期承擔環境後果,這合理嗎?」
原PO也嘆到,要羣衆自律不亂丟垃圾,這本身就太高估人性了,尤其「福食」幾乎說非常熱情的要人拿,不拿反而奇怪,那清理的壓力誰來扛?活動結束,垃圾卻留了下來,清潔隊人力有限,鎮民,在地農民最後變成苦主,年年辛苦地撿着撿不完的垃圾。他呼籲,「信仰的力量,不該只是表面的熱鬧與煙火,而應包含對土地與人心的尊重。」
文章曝光後,網友迴應,「不好意思,造成白沙屯居民的困擾」、「其實我覺得有一大部分是來贊助的那些團體,說發福食但你垃圾要帶走丟啊!說要放鞭炮慶祝,那炮灰總要掃完才走吧」、「住廟附近的苦楚無人懂」。
此外,有人分享大甲媽遶境的經驗,表示該廟媽祖迴鑾到大甲市區遶境時,媽祖神轎後面跟着是大批的清潔人員及志工,也有很多臺垃圾車及灑水車,只要是媽祖走過的地方立馬打掃乾淨,這都是長久以來廟方及地方團體磨合出來的。駐駕的新港也是一樣,地方團體及居民已經發展出一套能應付幾萬人的方式,不管是交通、飲食、住宿、環境清潔等,雖說不是百分百無缺點,但至少媽祖一離開後當地的居民可恢復8成以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