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樹木園風災後重啟生態池乾涸 烏龜魚羣消失惹疑慮原因曝

嘉義市重要綠地、國家植物園「方舟計劃」基地嘉義樹木園,遭7月6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後,封園清理2個多月9月22日重新開放,但市民進園運動休憩卻發現,園內仍留有大量倒伏樹木與斷枝未清理完畢。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重要綠地、國家植物園「方舟計劃」基地嘉義樹木園,歷經7月6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後,雖在封園清理2個多月後9月22日重新開放,但市民進園運動休憩卻發現,園內仍留有大量倒伏樹木與斷枝未清理完畢,甚至連生態池也乾涸、烏龜魚羣全數消失異象,令市民遊客驚訝惋惜。

林試所嘉義研究中心說,園區內倒木與折斷樹幹並非廢棄物,而是納入生態回收再利用,進行編號與資源調查研究,清理作業因此較緩慢。至於生態池乾涸,並非風災造成,而是施工廠商誤挖供水馬達電纜,導致水源中斷、池水流失。中心着手搶修,預計恢復供水後,生態池將重現原有生機。

據統計,這場罕見登陸嘉義颱風造成園區268棵樹木倒伏、181棵斷幹、超過3000枝斷枝。受損樹種以黑板樹、肯氏南洋杉、大葉桃花心木及巴西橡膠樹爲主,木棧道、涼亭、欄杆等設施也受不同程度損毀。風災後,研究中心共動員逾500人次清理,優先打通主要步道與道路,經專業評估確認安全後才重新對外開放。

嘉義研究中心強調,後續清理與生態修復將依計劃穩步推進,呼籲市民遊客守護中珍貴的綠色方舟,風災過後園內樹木依舊脆弱,仍可能出現枯枝掉落,提醒入園應隨時注意腳步及周邊環境變化,避免靠近枯枝、傾斜或不穩定的樹木。

嘉義樹木園設立於日治時代1907年,佔地9.4公頃,去年因「國家植物園方舟計劃」進行整修再利用,被視爲嘉市重要的自然教育與休閒場域,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次造訪。此次封園近3個月,是時間最長的一次。

嘉義市重要綠地、國家植物園「方舟計劃」基地嘉義樹木園,遭7月6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後,封園清理2個多月9月22日重新開放,但市民進園運動休憩卻發現,生態池也乾涸、烏龜魚羣全數消失(右)異象,令市民遊客驚訝惋惜,與災前生態池對比。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重要綠地、國家植物園「方舟計劃」基地嘉義樹木園,遭7月6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後,封園清理2個多月9月22日重新開放,但市民進園運動休憩卻發現,園內仍留有大量倒伏樹木與斷枝未清理完畢。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重要綠地、國家植物園「方舟計劃」基地嘉義樹木園,遭7月6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後,封園清理2個多月9月22日重新開放,但市民進園運動休憩卻發現,生態池也乾涸、烏龜魚羣全數消失(右)異象,令市民遊客驚訝惋惜。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重要綠地、國家植物園「方舟計劃」基地嘉義樹木園,遭7月6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後,封園清理2個多月9月22日重新開放,但市民進園運動休憩卻發現,園內仍留有大量倒伏樹木與斷枝未清理完畢。記者魯永明/攝影